这次的分享因为涉及到很多心理学的知识,都是在遵循原文的基础,给大家提供一个大框,方便大家了解学习。
一本文艺的心理学作品,作者李雪,豆瓣评分8.3分,很多人对这本书褒贬不一。一开始读第一遍的时候,觉得很惊醒,很多观念和自己的脑子在打架,后来心理学的书籍看多了,其实底层的理论基础都是差不多的。这本书看了两遍,再次细细的看了一下,作品的一些观点还是不错,文字也让人很愿意读,不那么晦涩难懂。
作者李雪本人从事心理学研究近10年,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角度,详解母婴关系对孩子一生性格命运的影响,李雪被誉为“中国最具灵性的心理学专家”,她的文字中闪耀着超强的洞察力、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高敏感的自我觉知,揭示爱与自由的真相。
全书分为5个章节,十一万五千字,分别从觉知,态度,关系,内在,外在五个部分去展开。
觉知里面有5个内容
觉察:遇见内在的婴儿
亲密的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孩子夜哭,因为需要你
睡眠训练,给孩子一生的灰暗底色
延迟满足能力始于婴儿期的及时满足
退行,内在疗愈的种子在发芽
这一章节的内容很痛很美好,让我们觉知自己内心的小孩,让自己看见自己,在乎自己的感受,善待自己内心的小孩,从而学会和身边的孩子亲密,亲密是情感自然流动的状态。
爱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爱孩子,也是爱自己内在“受伤的小孩”。
态度:放下评判,全然看见
不干扰孩子内在的成长节奏
限制是伪造的爱
规则要建立在尊重感受的基础上
智力发展来自于体验而非知识
好习惯无法培养,坏习惯只因为匮乏爱
不期望改变
父母的负面投射创造了孩子的负面现实
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就是父母关系的投影
这一章节的内容,我们不打扰孩子的观察体验过程,尊重孩子内在成长规律,我们要时刻觉察自己,不用惯性思维框住孩子,孩子才能通过眼睛去观察世界,去体验属于他的无限可能。
关系:童年的沟通模式,决定未来的关系模式
不同回应,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不评判,只确认感受
拒绝不等于伤害
孩子间的冲突不会引发创伤,但父母的干预会
痛苦的中国式家庭陪伴
父母无需完美,但需要诚实
这一章节父母和孩子怎样的沟通模式,决定了孩子在未来她的怎么样的关系模式。
内在:会痛的不是爱
没有界限,只因为缺乏爱的能力
孩子不必为父母的错买单
可以不原谅父母
控制是对孩子的情感勒索
温和而坚定的反控制
家庭秩序不可错位
在生命早期,偏执的种子早就已经种下
轮回之痛止于觉知
这一章节,轮回有巨大的推动力,自己童年灰暗的父母,会把心理创伤传递给孩子,无论我们在意识上多么希望孩子不再受苦,潜意识却总是在制造相同的陷阱。
外在:你配得起更好
真正的富养是内心丰盛流动
认为 自己值得,财富才会追随你
所有关于成功的信念都会制约你的成功
被成功学裹住的孩子,他的人生不一定能轻松丰盛,破处潜意识中的限制性信念,未来的发展才不会受限制。
附送全书有感的金句:
1.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2.“爱孩子,也是爱自己内在受伤的小孩,3.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4.“父母无需完美,但需诚实”,5.“看见,是真正的爱”,6.“父母今天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决定了明天别人怎么对待你的孩子”,7.“每个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8.“爱比教育重要一万倍”,9.“溺爱,是家长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10.“真正让智力发展的不是知识,而是体验”,11.“智慧,是健康心灵自然的表达”,12.“只要父母肯努力,没有孩子搞不砸”,13.“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其实就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影”,14亲子关系的真相创造了世界的真相”,15.“给孩子生命最好的滋养,是确认孩子的感受”,16.“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试图解决对方的情绪”,17.“不带评判地拒绝,没有委屈地付出”,18.“当我们完全不想改变对方时,才可能真正陪伴对方”,19.“真正的陪伴是关注,但不打扰”,20.“感受对方感受的意愿,是创造美好关系的开始”,21.“会痛的不是爱”,22.“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23.“缺乏界限是缺乏爱的能力的结果”,24.“觉察是起点,也是终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