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五牙终于全部脱落换上新牙,儿子的整牙工程也排上了日程中。
去同学口中的博艺口腔,一系列拍片,取模,分析……等到的结果是智齿4颗,牙齿密集,要把小龅牙整好必须拔牙留出空间,不然等到18、9岁长智齿,牙齿还会一个劲往前挤,上颚牙齿会更凸。
龅牙,凸唇,为了美观必须得整牙,可拔4颗,这么多,又心生不忍,好好的牙,何罪?唉,换一家再看看。
几天后在中医院挂个号,牙科医生是晶表妹的朋友,意见应该比较中肯。在她的陪同下,又化了一上午时间,同样的流程再过一边,结果还是一样。拔牙,4颗第四牙,或者等到成年,再拔4智齿。
伸头一刀,低头一刀。个人更偏向拔智齿,智齿长最里面,咀嚼功能差,刷牙时又不易清洁到位,很容易坏牙,何况这个痛苦的拔牙过程还可以延后几年。问孩子选哪个?孩子竟然选择了拔牙,怎么都不同意拔大牙,连蛀坏的六龄牙都要保存下来。医生也建议拔第四牙,牙根少,易拔。第六牙虽说蛀了,还没影响神经系统,可保留。
身边亲朋好友一圈打听,只要是整牙的小朋友,遇到要拔牙,都是朝第四牙开刀。除非个别孩子运气好,牙齿间隙大,又没有长智齿不用拔。
听的多,也麻木了,那就尊重孩子的选择吧。当然事情也被一拖再拖到了假期的尾巴,不能再拖的地步。再不拔,孩子上学就更不用考虑了,所谓拖拖拉拉又一年,耽搁不起。
狠狠心假期还剩一个星期8月24日,拉孩子去了第一次看的诊所。选择本地的原因,一是整牙技术已普遍,技术的差距不会拉很开,二是后续维护整理比较便利。选择这家诊所因为牙医经验比较丰富,有二十多年的资历,加上有朋友介绍,她家孩子在这诊所已整牙两年,再加价格比较合理,也就不想再一一比较了。
拔牙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等待、“上刑”都一样煎熬,从孩子冰凉的双手就可以感知。想看着他拔牙,给他点安慰,可心底又恐惧外分。
孩子一直善解人意,知道我这个当妈的比他还紧张。拉紧我的手松了又拉,拉了又松,最后放手让我出去。看得陈医生直摇头,说,怎么搞得跟上刑场一样?
没有经验,心里没底,不知道如何去宽慰。这个工作自然就交到了陈医生身上,他很耐心,技术也好,一直给孩子做着心理工作。除了打麻药的一点点刺痛,整个拔牙过程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痛苦,比想象中顺利多了。我自然躲到了门口,一直等到结束,孩子缺了两牙才敢进去。
等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我们逃离了诊所。半路上,麻药慢慢失效,疼痛随之而来。对疼痛比较敏感的小唐在后座开始不安。
一直以为拔牙过程是最煎熬的,却不知后续的才是重头戏,吃不了,睡不安。少了两牙的孩子一切都小心翼翼,不敢吃,不敢喝,生怕伤口再出血,留污垢在里面。第一天幸亏吃饱了早饭,之后滴米未进。
第二天伤口起了膜才敢进一点米汤。其实拔牙半小时之后就起了膜,喝点冷的汤水已不成问题。他硬生生熬了半天一夜,我知道他其实疼得也难受,怕进食更增加痛苦。
就这样断断续续停了三天米饭,靠稀汤稀粥为食。暑假里养的肉两天就掉回去了。
陈医生说好的一星期之后再去拔另两牙又被我们搁下。按小唐的恢复速度,没有三天休息是不敢上第二趟的。
一星期之约整整拖了一个多月,国庆中秋8天假,足够让我们回魂的了。
4号,小唐被宰“第二刀”的日子。陈医生笑我们:“人家都是靠这个日子上钢套了,你们才来拔剩下的牙?”
没办法,心理有阴影总要时间去消化,假期来接纳。
不过第二次总体顺利多了,但拔牙的后遗症还是让人心理发毛。看着孩子微抖的身体,陈医生建议,上钢套就一边一边来吧,等适应了再按下一边。这提议不错,我们暗暗松了一口气。
第二次的后遗症明显比第一次少了很多,忍了一天,第二天中午朋友聚餐,看着满桌的佳肴,孩子没忍住动了筷。拔牙,拔牙的恐惧,拔牙的后遗症也算彻底翻篇了。
接下去就是等待上钢套了。
2020年10月24日,星期六,又是一个双休。本着“不想再拖拉,早整早整齐”的想法,也不需要太多的激励,孩子很顺利跟着出发了。
还是陈医生,从检查,诊断,拔牙,一系列都是他负责。上钢套前,把牙齿彻底清洗干净,拿出早几月预订的牙套,一颗颗粘在每颗牙齿中间,中间链接一根钢丝就OK了。很简单的一个小工具,感叹会有那么大神奇的效果,把龅牙,扭曲牙,地包天等等全部扭转过来,乖乖排练整齐。
晚上痛苦再现,才几小时牙齿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规整,只以隐隐做痛来提示它在不断努力地改变中。
接下去还是不断适应调整的过程,钢丝冲出了牙套的限制,挑战牙龈、口腔内壁;吃着吃着牙套掉落罢工。这时候很庆幸选择在本地整牙,遇到这样的小插曲第二天就可以解决。
从半月一次检查到现在一月一次检查,时间让我们完全适应了口中的这副牙具,掉下一颗牙套也不再大惊小怪,心平气和等待双休的到来。钢丝出来捣乱也能自己动手修复。小唐的小龅牙也不知啥时候消失不见了,脸型也稍微出现了变化,他爸笑称终于看着顺眼多了,变帅了,真是不容易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