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是祖籍探索。觉得太有意思了,这对我而言是一个新领域,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借这次祖籍探索,回溯寻找我的根。
我的老家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的一个山村。对于老家的印象,全来自于父母讲述他们的生活往事,说的多了,我就记住了,印象非常深刻。
小时候老听父母讲老家的事儿,我知道我的老家特别穷。吃的特别简陋,甚至人口多的人家,都吃不饱饭。吃的特别简单,小米和靡米捞饭,在父亲的讲述中,我知道他们小时候吃的最好吃的饭就是素糕豆面。过年的时候能吃上一顿肉,平时吃一顿白面都是改善生活。所以父辈们为了能生活的好一点,都相继离开了老家,搬迁到内蒙古,最起码这个地方有地,只要你肯下苦力,就能吃饱饭。
老家的路特别难走,上坡下洼,地都在坡上,耕种都靠人。吃水也很困难,得去沟底下赶着牲口去驮水。所以家里人用水特别节俭,几天去沟底下驮一次水,所以母亲特别的节省水,估计小时候吃水不容易有关系。听母亲讲最有趣的,就是每15天赶一集。赶集的时候特别热闹,有卖东西的,特别是卖吃的的。记得母亲讲,姥爷带着他去赶集的时候,给他买了花头绳,他都舍不得带。因为老家的贫穷,大家为了谋好生活,都从陈家大院搬出来了。
我的爷爷兄弟三人。都从陕西来到内蒙古谋生。我爷爷和我二爷爷来固阳县一个小山村定居了,我三爷爷去大后套遇到土匪,在了乱枪中被打死了。我爷爷和娘娘(奶奶)育有6个子女,四男二女,第4个男孩送给了同族的一个亲戚,我父亲是这5个子女中最小的。我大爹大姑二姑都来固阳县城落户了,在北门的蔬菜队。我父母和爷爷奶奶后来搬上来,在城里落户已经很难。就落户到很偏僻的一个村子里,叫石人湾。我就在这个村子里出生,长大。
我二爹留在了老家大院里,直到现在80多岁了,依然住在老家,我二爹的眉毛长得很长,从两侧垂下来,就像神仙一样。我二爹手很巧,会用柳条编各种筐子,会有输液用完的塑料管编毛驴,会修鞋。每到赶集就带着他的订鞋机器,挣点零花钱。现在老了,还种地,身体很强健,耳朵也不背,还能照顾重孙子。
我父亲小时候上过几年学,学习特别好,跳过几次级,他小时候上学没有铅笔写字,就用沙盘来写字,写完了,沙盘一摇,字迹没有了,可以再写。他们那个时候是有毛笔写字,所以父亲会写毛笔字,在村里好多人家过年不会写毛笔字,都让父亲来写对联。我的爷爷奶奶一直跟着我父亲,我父亲是三个儿子里最小的,也是最孝顺的。吃饭第一碗饭一定是端给爷爷奶奶的。奶奶是缠过的小脚,走路很慢,上炕从来不脱鞋,直接穿鞋,盘腿坐在炕上吃饭。但父亲从来不说什么。爷爷奶奶和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只要喊一声,让父亲干什么活,父亲立刻放下手头的活去帮忙。听母亲说,父亲从来没顶撞过爷爷奶奶,哪怕爷爷奶奶是错的,他也不吱声,不反驳。
我的曾祖父家境特别好。家里有100垧地,据说有元宝。兄弟姊妹4人,只有他一个儿子。但曾祖父爱赌博,每次一逢赶集,就赌钱不回家。曾祖母比曾祖父大四岁,全靠曾祖母管家,管曾祖父。有一次实在气不过,曾祖母带着爷爷找到正在赌博的曾祖父,砸了赌博场子,很有魄力。在曾祖母的管理下,我爷爷弟兄三人都不赌博。
听父亲讲,我的曾祖父的父母,看自己的儿子不成器,悄悄的在磨盘底下压了三个元宝,留给三个孙子。临终前让我曾祖父把元宝拿出来看一下,结果他早就输了。没办法,去跟别人借了一个元宝,让老人看了一眼,闭眼走了。
曾祖父输光了所有的元宝钱财,但唯一没有卖的就是地。所以到我的爷爷辈儿,他们家仍然有100多垧地。这些家财都是靠苦一点汗一点挣下的。我的曾祖父家境比较殷实,但不让孩子们读书。夏天的时候全去地里干活,到冬天农闲的时候去上几天冬书,所以我爷爷辈弟兄三人到十一二都开始下地干活。包括现在老家那个大院,一排十几孔窑洞。都是我爷爷弟兄三人一点一点从半山腰挖出来的。农忙的时候会雇一些短工,因为没有雇长工。所以在建国后,定成分的时候,定的是上中农,而不是富农。写到这儿,我忽然想到那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多亏我曾祖父输光了所有的家产,要不然我爷爷和我父亲肯定会在文革中受到很大牵连。就这样,因为有很多的地,我父亲被定为上中农。招工的时候,他是没机会参与的。
而我曾祖父生活的年代,还是清朝。他赌博那么严重,他的父母为什么不管呢?当我问到父亲这个问题时。父亲说因为上一辈有人赌博欠了钱,别人吓唬他说债主来了。他吓得喝了洋烟自尽了。所以轮到我曾祖父的时候,全家就这一个独苗儿子,家里人不敢管,他闹出人命来。我的曾祖父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儿,在他的父亲去世之后,重新看坟地,请来阴阳,阴阳问他是要人还是要财?我的曾祖父果断的说要人。于是我曾祖父的后辈们儿孙满堂,每一家都有好几个孩子。
写我曾祖父这一段儿,那些久远的故事听过,但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了。于是又和父亲视频通话,父亲给我讲述他记忆中的这一段历史。感觉特别有意思。
探祖寻根的过程中,感觉每一个家族都是一本厚厚的书,里面有讲不完的故事。每一个家族就像一棵大树,有源头的根系,一直长得枝繁叶茂,从曾祖父,祖父,父亲,我,我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我二爹都开始哄重孙子了),六代人的故事,多么平凡,而又有声势浩大。我们只是这一棵大树上的一片树叶,一个小枝干。
想着想着,心里充满深情,充满感恩,也充满温暖,充满力量。感觉自己也身上有责任,让这个家族传承的更好。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的。
跟着吴校读《亲子日课》,做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祖寻根。感觉像一根长青的藤,开出了满树的花。我汲取了祖辈们的信念和力量,在这里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