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上海汽配展会的火车上,虽然买的是卧铺票,但几乎一夜没睡。一直在思考未来的路——新的征程!
迈开这一步,彼此应该都清楚意味什么,对大家而言,都是在探索新的方向,不至于很快被市场的洪流卷走;对于我来说,仿佛是将要离开一个养育了很久的“孩子”,毕竟是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虽然爱恨情仇都有,但突然的变动还是有很多的不舍之情!这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里的情节,细思极恐,好似哪个“老布”,所做的汽配行业限制了我们的外在联系,离开 就会有一种很不适应!
但,这一步迈出了更多的是一次重生、一次新的担当和挑战。
之前我与毛的合作都是基于一种绝对的友谊、互相信任、忍让、包容…才走到了今天,刚入社会的我们也没有签订任何协议。现在想想,确实是各有利弊!在成人的世界里,不能情同儿戏!只是基于一种信任的容让是不行的,必须有规章制度才可。俗话说,“分的越细,才能和的越久,走的越远”。一个公司的发展,只是志同道合还不行,利益平衡、责任的分配必须要明确。
方向的把控是公司长期发展和走多远的必要条件。所以必须在成立之初全盘敲定,开诚布公的摊到桌面上,解决掉任何发现的疑问、问题等,这是对彼此的负责。
合作是什么?合作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合作?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都必须明确并认真思考,否则,再好的项目最后都会走向“分道扬镳”!在我的认知里,合作的定义是:我一直很赞同一个观点,是彼此放弃一部分安全感,并且相信彼此都不会利用自己放弃的那部分安全感,这样的人才能和的久。共同目标当然是,共同努力让公司发展壮大,走的更远,彼此都有钱赚,有闲时,有健康的体魄……
汽配行业确实是辛苦的行业,我们没有创造价值,只是在辛苦的劳作,搬运着价值!
回看十几年的汽配之路,感觉很快又很漫长,从青春年华走到而立之年又快到了不惑之年!感觉弹指一挥间!磨去了太多脾气、性子,没有了年少轻狂,使其更加的韧了。
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只是在我现有的认知范围内的看法,不妥之处还请原谅,提议并协商解决。
如果没有引进第三方合伙人,我们就会和其它店的情况一样,在同一个店里面办公,成立一个新的部门,股权分配还会是四六(因为我在新马是四六),这样成为一种互恰、共裹挟的合作进步。
当引入第三方合伙人后,如果还以公司的名义和第三方合作,在新马内部办公,势必会对第三方合作者不公平,因为我难免在萧条或闲时去做原来的工作,没有拿出百分百的精力投入到新的部门是一种对合伙人的不负责,毛也是基于这一点做了周到的决定。(所以内部办公否决)。
如果出去另行成立新公司,还以公司名义和第三方合作,我和老店之间还有一种依存或依赖关系,这也是我走到现在还混的一塌糊涂的内因。因为无形之中就像是公司、另一个合伙人为我输血,我自己的造血功能就会减弱!(因此感觉也不妥)
所以,综合利弊,本着对彼此负责的态度,还是以三个人的名义合伙比较好,毕竟是三个独立的个体、独立的家庭等。这样利益更容易平衡。
说实话,我很佩服余总,对于一个投资方来说,前期投的越多损失或付出的成本就会越大!这确实需要勇气放弃大部分的安全感。毕竟前期是摸索阶段,是要做好亏或保本的准备!
其实我小郑也是一个,面对合作很开放的人,会开诚布公的认真对待,也是一个没有私心或掌控欲的人。合作就是要实现1+1+1>3的效果,未来发展好了,我们欢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股权分散,股利增大等未尝不可(当然这是后话)。
现在我觉得就暂时这么定,按个人之间的合作模式合作。
对大家而言是一种共生,对我自己来说更是一种新生、挑战!所以,我定会担起这个责任再拼几年,有压力才有动力!这只是我单方面的见解。
不妥之处还请指出,共同协商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