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新年的前一天,是当年的最后一天。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年),“夕”神出鬼没,捕食百兽,头长触角,勇猛无比,每到岁末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类和牲畜的性命,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对它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知道夕(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烟花,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驱除夕(年)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除夕是新旧交替之际、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除夕”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大臣周处撰写的《风土记》。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大晦日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为廿九日,有些地区又会改称二九暝。“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去除的之意,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的意思,即所谓的“岁穷月尽”。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所有活动都是以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除夕已经成为中国民间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过年”,并且有许多民俗活动。
除夕的风俗有有扫尘、贴春联、贴窗花、挂贴年画和倒贴“福”字、守岁、燃放爆竹、拜年、祭祖、挂灯笼、吃饺子、吃年糕、压岁钱等。除夕这一天对国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每逢除夕之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大红灯笼、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把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寓意来年前途光明。这一天人们除旧迎新,吃团圆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会准备大菜、冷盆、热炒、点心等许多饭菜,还会包水饺,一家人围在饭桌面前,再夹杂着此起彼伏的说笑声,洋洋盈耳,其乐融融地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