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宝贝足球教练的假期作业布置,我们仨昨天一起去看了电影《夺冠》。看完后的评价:值得她的票房与观众的期待。
其中饰演郎平的巩俐的一句台词印象深刻,大意是,我们过去太在乎赢了,得了第二名也好像是输了,因为我们那时候还不够强大。。。(由于多年的刻苦训练,郎平从脖子以下已经没有一块地方是完全健康的了)
由此想到,那些对于某人、某事耿耿于怀的同志,究其原因也是不够强大啊,如果哪一天真正走出来了,便是新的自己了。
在执掌中国女排重获冠军的路上,郎平反复问到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来打排球?是的,我们做这样一件事,为的是什么?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似乎也欠自己这样一个扪心自问的答案。
我们现在强大了,随之而来的内心深处的强大,所以我们才不只有输赢,而充分享受体育、享受比赛。然而女排精神的力量不可丢失,因为那会让我们及后代过早的在富起来的蜜糖中迷失,躺在前辈积累的财富之上快活,丧失拼搏的动因,直至财富消耗殆尽走向另一个轮回。
个人、家庭、家族,国家、社会、世界,历史与历程的演进好似有轮回。
记得小的时候,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读报纸上说美国的房价如何如何高,似乎是另一个世界,然后2000后的20年,成年的自己似乎亲身经历了差不多的过程。
少年时代,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少不了听人说起,我们亚裔的孩子去美国读书大多选择医生、律师、商科等专业,因为毕业后的收入高,而当时发达国家的孩子大多会选择自己钟爱的专业,譬如历史、社会学、艺术等。
青年时代,大约是2000年初,童年的闺蜜(小时候经常腻在一起,听她过弹许多世界名曲)德国留学归来告诉我,那边学校的同龄人,从小各种乐器的演奏原来都是标配,她在那边也就是一般水平。
而现在,到了我的孩子这一代人,似乎也标配了。
原来不同的国家,看似在相同时间、不同空间,其实他们都在自己的不同于旁人的时间线之上,从重生、幼年、青少年、中年、老年直至又一轮的重生,生生不息。
我喜欢富起来之后随之而来的内心深处的强大,让我们可以不用局限于眼前、局限于苟且,并能够从急功近利中摆脱出来,做一些厚积薄发、利在千秋的事情。
郎平在执教中国女排之初并没有急于让女排取得多好的成绩,而是在比赛中锻炼磨合队伍,试验各种(配合作战)可能,外界看起来,女排好像还退步了。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不要小看了这点,不是内心坚定的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是时候沉下心来,像中国女排一样。中国女排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是,内心深处的坚定与身行之外的坚韧。即使生命如此脆弱与短暂,也不妨碍她美丽绽放,生生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