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初的写作应始于纸笔。
每当我有好的想法时,我会找出纸笔,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在空闲时,笔随心走,任思绪驰骋、情感喷涌。在执笔的过程中,周遭的一切已不再重要,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大脑信息的捕捉上。
当文字跃然于纸上时,但觉痛快淋漓。
后来,手机、电脑普及后,码字成了一种习惯。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手机便签、word文档等等,均留下了我的足迹和回忆。但也仅限于此。
直到个人微信号的开通和坚持更新,才真正开启了我的创作之路。一路走来,虽无鸟语花香,亦无荆棘满地,但鼓励之声常有。

遥想年少时,曾非常痛恨写作,所写之文亦偏于流水性质。及至高中开设随笔,得到了老师只言片语的赞赏,才逐渐爱上了写作。
当我陆续开始在微信公众号、知乎、简书等各大平台写作后,我发现自己的头脑愈加清晰,落笔更加从容,信心也倍加充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若要言之有物,且言之有理,使人读之受惠,必要下一番苦功夫。所以即使忙碌,我也争取抽出时间来阅读和学习,或怡然自乐或陷入深思。
随着电子书的普及以及方便阅读,我买了一部二手的kindle电子书,下载了许多免费的资源。除此之外,我还下载了读书App,例如:网易云阅读(签到送阅点)、微信读书(每周二、周五免费领取一本书)、网易蜗牛读书(每天免费读一小时,写书评可赚时长)。阅读的便捷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接触到书籍。
说到这,我就想到了国外的地铁文化。比如日本,在地铁上,就算站着的人,也有捧着书在读的。读书的滋味,只有沉浸其中的人懂得。

另外,我也在网易云课堂、知乎live、唯库等学习平台上,学习了包括整理、摄影、读书方法等课程,一边记笔记一边总结。我也希望把学到的东西总结成文章分享给大家。
看喜欢的作家所写的作品,以及他们喜欢的作家作品,潜移默化的,我们的写作风格也会相似。比如毕淑敏、周国平、海岩、东野圭吾,他们的很多作品,我都拜读过。故事引人入胜,语言更是凝炼。可以说,我在遣词造句上的进步,也有他们的功劳。
当我在公众号发表文章,发到微信群和朋友圈时,他们会问:“这是你写的吗?”或者说:“写得真好!”、“点赞支持!”我内心是欢喜的,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但公众号推广是个难题。目前为止,我还在学习运营的方法。所以为了扩大影响力,我又跑到知乎写文,可惜激起的波纹太小。有幸的是,我在知乎上碰巧了解到简书。相比较而言,简书的曝光率更高,作者们的交流也更深。
我爱简书,期盼能遇见更多喜欢我文章的你们。
在此,也感谢我的爱人,他一直支持我所做的事情。每当我有新文章出来,他都会帮我在朋友圈宣传,并且在文章底部留言。我获得的任何成绩都会与他分享,他也会予以赞赏,并鼓励我坚持。

一路上有你,还有读者们,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