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完,还是忍不住要去剧场看或是听听上海话,果然,都快下线了,几家都不排了。巧的是,离我几步路的那家儿还有二十分钟开场。
话说搬来这儿也好几年了,我每次居然都舍近求了远,是不是就仗着“免费”二字?
人啊,一旦活动轨迹固定了,必然会忽略没有轨迹处沿途的“风景”。就像我这样儿,还有许多就在自己身边的,兴许压根儿不知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3040144/9d08cfd587c1a37d.jpg)
神话不是童话,可是上海中年大叔老乌,却把他的年轻艳遇,讲得像一支童话。
他讲他遇上一位外国明星,成了她的第一个zg男人,应该不会被忘记的。事实上,不会忘记对方的,是老乌。梦中情人这个词,用在这儿,倒是贴切。某一天,在听说明星情人健康出了问题,老乌的说说笑笑流出的泪水,倒不是骗人的。这里,演员这一处的表演,我给加分项。
究竟有没有这份艳遇,老乌讲得真真假假,旁人听着也真真假假,看似不太好判断。他讲得非常真切,我大概是信其有的……
作为老乌的好朋友,白老师,却在心烦意乱的时候,拆穿老乌的童话故事,把一个上海中年大叔的傲娇与私密,全部扯下面皮子来。虚伪的活着干嘛?生活中的大多数,是不是跟他们一样?
两个人互相呕气,镜头放了好几处,都说上海男人小气,这回,让镜头放大了。
老乌上海男人的脾性都有,假装忙得很、假装女票可以组成联合国、假装绅士得不得了,但是对朋友,对白老师这个朋友,还是不错的。
为了给白老师办个画展,他是能用的资源都用上了,只不过,吃力不讨好撒,加上他虽然维护白老师,眼界人脉其实并没有比他嘴里以为的那些上海女人高到哪里去。
老乌说他是个策划,一个无儿无女的人,最好的策划案,大概是给他自己安排好了墓地。
后来才知道,“爱情神话”是老乌一直没有敢去看的一部影片,他那天遇上了明星情人,要看没看成的就是它……
于是白老师集中老乌生前认识的这几位,追思老乌,替他看了这部电影……几个人看得索然无味,就像白老师第一次见李小姐就在电影院打瞌睡,在意的人看得流眼泪,不在意的觉得乏味。
老乌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爱做梦的人,而且是个无论什么年纪都没有放下情调的上海人。
看过徐峥这片子的,回来讲故事虽然谈不上精彩,但是有那种格调,就是只有上海这种城市才会有的格调。
是,看影片中,几乎就是小街弄堂,咖啡馆沿街,弄堂里头搞外贸,修鞋匠也会腾出听听钢琴喝咖啡的时间,而且还会与你谈谈人生哲学(这个配角,我也给满分)。
白老师的前妻,站在小舞厅门口说,她只不过犯了一次天下男人都犯的错,怎么就不能原谅了?哈哈,绝了。两个女人这展览馆给白老师说的那番话,也透出来这片子,大概有为女性鸣不平的意味。
我老欢喜这种上海味道的上海电影了,不知是不是因为小时候看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影响。
老房子,小楼梯,坏电路,局促的居所,亲娘的嫌弃,几代人之间的隔阂,这些场景大概会在北方人拍的电影里很快就要给它换掉,最后给它来个和谐圆满,但是这片子没有,它一直都在这样的环境里。
连白老师玩微信的方式,也是中年人常有的:很想关注某个人,打了字又删除掉,关注必须进头像看最新的动态,看看对方在干嘛,自己编辑好朋友圈先要看看他关注的人会不会再点赞互动,才决定要不要私发信息……小心思,互相揣摩着,连断舍离也是有隐喻的。所以,这个处处含蓄的沪上影片,估计只有中年人才能看懂。
影片甚至连一个露骨的戏都没有,却把几个人的关系交待出来,但是又没有让它变得尴尬,而是用洒脱的调调告诉大家,成年人的世界,都是独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