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来越冷了,今天上午还下了不小的雪,到了晚上就开始起风,从电影院出来风一吹实在是受不了,便打了辆滴滴快车。
被接单以后,司机很快给我打电话过来了,确认我的定位是否准确。说实话挺意外的,因为除了当年刚开始出现网约车的时候司机都会电话确认以外,后来的很多司机已经不会电话确认了,直接往定位的位置跑,真找不到人才会打电话,所以今天遇到这么一个接单立马电话确认位置的司机挺意外的。
上车以后打开手机确认了一下给我规划的路线,无意中看到了司机的接单量,嗬,2.3万单,老司机啊。我就主动跟司机搭话儿了:师傅,您是全职干吗,接单量挺多啊。司机回答道:对,全职。接着一顿又问道:显示我接了多少单了?听到我回答说2.3万单以后,司机略带自豪地说道:这只是一个上的,我在易到也接单过,加起来得有3万单了,我干三年了。干了三年,也就是14年底到15年初就开始干了,第一批网约车司机啊,果然是老司机。
想起当年刚打网约车的时候,司机快滴和滴滴正在竞争,给司机的接单补助都挺高的,很多人买车都是为了干网约车赚钱,我就问:师傅,现在没刚开始赚钱了吧,刚开始补助那么多。没想到司机师傅的回答跟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没有没有,以前没有现在赚的多,虽然补助多,但是以前单量少,赚的没现在多。我就很好奇,问:师傅,您现在一个月赚多少平均?师傅回答:一万块钱左右。我问:师傅,这是扣除油费什么的了吗?师傅说:都去了以后剩下的,一万来块钱。
我有点沉默了,净剩一万块,有点太多了。在青岛这个城市,可能很多工作高端又体面的人一个月工资两三万甚至更高,但是绝对很难剩下一万块,因为拿到那个薪资需要不少的应酬与交际方面的花费,而且工作时间不自由,不是哪天心情不好就可以不干的。而且青岛整体来说是一个高房价高消费低收入的城市,能剩下一万块钱的收入绝对是高收入人群,而拿到这样一个收入的人并不是什么高学历或者拥有什么高级技能的人。而这都是因为互联网下的一个产物——网约车,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还为很多人提供了工作岗位,而且是高收入的工作岗位。
还有美团、饿了么、淘宝、京东,这些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不仅方便了人们,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救了很多人:救了那些商品无处可销的人,让他们无需投入多少钱租店铺打广告也能做生意;救了那些没有什么特殊技能的底层劳动人民,送外卖、送快递,让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一个可观的收入。
我对这些不仅自己赚了钱,还能带动更多人赚钱的企业,总是心存敬重的。创新有很多种,但是我比较喜欢那些能给更多人的生活带来好的改变的。所以我不太喜欢那些减少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参与度的所谓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如果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缺少参与,活着又有何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