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鲁迅先生曾经嘉许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这并非耸人听闻之言。
就拿现在人们奉为美食的西红柿来说,人们敢于食用也不过是近几百年的事,在此之前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坐视鲜红的西红柿自生自烂而弃之不食。
作为领导者,能做到不墨守成规、敢为天下先,对于开创一片新局面是十分重要的。
以作战为例,汉代的作战方法到明清时期依然未变,军人们对抗的战场上仍然看不到从改进手段入手寻求制胜的道路。
大多数统兵高手的制胜之道,都是以现有条件为手段,寻求以谋制胜,在计谋上演绎出千变万化来,结果是继孙吴以后兵家辈出,兵书汗牛充栋,但变来变去都还是在孙吴的思想内打圈子,所想的无非是韬略、谋术。重权谋,成为东方兵学的特点。
在这种氛围下,要想在军事观念上有大的变革当然是很难的,但个别有识之士从改进兵器入手,敢为天下先,在谋略对抗的主流中跃出一股注重从改进技术手段以求胜的潜流。
这种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的闯劲,无疑应当纳入统御谋略之中。
在改进兵器方面走出一大步的是南宋名将陈规研制使用火枪。作为南宋镇抚使陈规,不仅研究谋略战法,更重要的是重视兵器研究,从技术入手提高作战效率。
北宋初年,古代火器初次使用于战场,标志热兵器和冷兵器并用时代的开始,他在前人研制的“火箭”“火球”“火蒺藜”基础上制造出火枪,并在1132年守德安(今湖北安陆)70天中,以此种武器给敌人以重创。这是一种以竹杆为筒,内装火药,临时点燃,喷射火焰,靠这种“火枪”焚毁了敌军攻城的装备“天桥”,敌人被迫退兵。
据说,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管形喷火器,比欧洲1915年使用的金属喷火器早783年。曾远征中亚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所以能所向无敌,就在于他依据游牧民族善骑马的特点,创建了世界第一流的骑兵部队,而且还创建了炮兵,提出了“攻城用炮”的理论,在灭金、攻宋和西征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他的孙子忽必烈继承和发展了攻城用炮的思想,从西域请来炮匠制造回回炮,在襄(阳)樊(城)大战中使用此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人地七尺”,战斗大胜,故又称此炮为“襄阳炮”。
之后忽必烈不满足已有的成就,大批征调炮匠研制新炮。仅1279年,就从两淮征调炮匠600多人,1284年从江南选调11万匠户到都城制造新大炮。
到1287年,元朝火炮技术出现突破,一种利用火药在金属管内燃烧产生气体压力,把弹丸发射出去的金属管形火炮出现于战场,比西方同类型火炮要早50年以上。
创新精神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敢为天下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
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没有今天的佳肴;没有无畏的开拓者,人类就无法生存。我们赞美“第一”,就是赞美创新者的勇气。敢为天下先,突破框框、打破教条、破旧立新,才能做改革浪尖上的弄潮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