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总是在惯性中生活,在教导下学习,在成规中思考,在劝解中决定,并在无助的结果中自责。我们着实需要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的路径。
——采铜,出自于《精进》一书
这是这几年对我的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当初看到这句话,如遭重击,如同一列高速火车的撞击了身体。
当初我想,是的,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年大学毕业还带分配工作,后不喜被束缚,于是辞职做了律师,算是回到了专业。这一晃从兼职律师到专职律师,再到律所的合伙人、副主任,20多年就过去了。这不是一种惯性吗?
惯性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力量,可能源于我们的大脑总是懒于思考,我们总是对已经系以为常的事情感到适应,感到舒服。因此,才有舒适区一说,我们才不那么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也就不那么愿意改变。因此,也就在惯性下活着。
惯性,似乎也未尝不可,绝大多数的人,不都是这样的吗?
然而,我们每一个人,终究还是要活出自己的,只要他还有思考的话。
决定每个人是谁的最强大的因素,来自于你的内心。
今年疫情期间,看到一本自传体的书,叫做《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深为震撼。
1986年,作者塔拉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的山区,她竟然在17岁前没有上过学,这是因为她奇特的家庭。她的父亲经营着一座垃圾处理厂,一家七个孩子,都不被允许去上学。她的父亲是个偏执的摩门教徒,认为学校是洗脑的魔鬼,医院也是害人的地方,不能去。
于是,这一家人活得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实在是难以想象,在美国还居然有这样的家庭。
当她的一个哥哥通过自学离家上了大学后,她的心中的那团火被点燃了。于是,她通过自学,奇迹般地考取了大学。后来读了剑桥的博士,取得了凡人所认为的很高的成就。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乌鸦变凤凰的老套的故事,我认为这是一个普通人挣扎着成为自己,救赎自己的故事。
塔拉进入大学后,她发现自己就如同一个怪胎。她被她的家庭,她的过往羁绊着。虽然是在新的环境中,但她的原生家庭所带给她的思维认知和行为习惯却给她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想摆脱,却又是那么艰难。
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她:
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她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剑桥,而是在于你自己。你就是黄金。
是的,没有什么是不能拯救的人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
不想在惯性下生活,你就可以,并且能够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
做自己热爱的事,让自己变得更好。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付出,活在当下。这是我们每个人该做的事。
于是,放手去做,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