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大概是上二三年级的时候,放学回到家我发现自己床头边的小闹钟坏了,那时正好在学时钟的相关知识,处于好奇心,我就自己开始鼓捣起来了。
当时的自己只知道这个小闹钟有时针、分针和秒针,然后就是表达时钟的1-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平均分配,围成一个圆形。
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间隔为5分钟。
当我用螺丝刀把闹钟打开后,才发现这个小闹钟后面是安电池的,并且爸爸告诉我:“电池是分正负极的,正好跟钟表的正负极连接,带动表针工作。”
当时听的稀里糊涂的,最后在爸爸的协助下把钟表修好了。
长大后,看书或者听老师讲课,他们一直在讲系统思维。
那么,什么是系统思维呢?
以上面那个例子为例,小闹钟这个系统,就是由时针、分针、秒针以及表盘、电池及其之间的连接关系。
即所谓系统,是指内部各个要素、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关注的是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利用系统思维,透过表现看本质。
如果我不打开那个闹钟,在当时那个年纪可能就不知道钟表为什么会转动?它内部的连接关系又是什么样的?
由此及彼,其中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比如你要系统地向在写作领域颇有成就的人学习,你不光要看他写的文章怎样,你还要看他是如何做宣传的,如何与他人取得链接的以及他是如何安排工作的等等。
也就是说不要用单一因素去看待问题,而要采用系统思维,整体看待。
认识系统后,再分解系统,逐个击破,从而实现系统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