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女儿
——记青岛沙滩文化协会副会长兼秘长王磊女士
·长工·
大海的性格向来是以浪漫无忌、豪迈奔放而闻名,而酷爱海洋文化事业的青岛沙滩文化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磊女士的性格比起大海来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堪称是大海的女儿。
一年一度的青岛国际沙滩节自1992年创办至今,王磊成功地操办了26届。26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可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却是一步一个脚印极其艰难的跋涉历程;就像已夺取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是在战场上一拍一拍的拼命搏杀和把智慧发挥到极致才获得最后胜利的,哪怕是顶点儿的失误都会导致与胜利失之交臂。这26年里的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以及其中的酸甜苦辣,都以王磊26年的青春年华和汗水心血取而代之了。所以我制作的第26届青岛国际沙滩节VCR时,命题为《朵朵浪花传友谊,呕心沥血王磊情》还是有一定道理——甚至是恰如其分的。
现如今夸夸其谈和指手画脚的议论家、指挥家、批评家不泛其人,但铺下身子实实在在干点实事的人要比那些泛泛空谈的大“家”们少之又少。王磊深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王磊从来就不做那些高谈阔论的大“家”们,而是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地甘愿做一头办实事的孺子牛。
看花容易绣花难,沙滩节里无小事;事无巨细,样样都得王磊亲自操办。有关业务的联系、入场式的排列、领导讲话的次序安排、国际友人的接待、各类文艺节目的表演和体育比赛项目的策划以及和平鸽的放飞、新颖的水上拔河、栈桥老年花样跳水的安全保护措施等等……她都得亲自过问、策划和安排并把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就连彩排入场式时男子佩戴的纱巾她都考虑到五四青年的模式结合现代青年的新潮风格而设计一种新颖的佩戴方式。特别是奖杯、纪念品的定制、发放,既要本着艰苦朴素、厉行节约的精神,还要达到预期的效果;王磊对采购、选样、设计、定制颇费一番脑筋。
筹备这么大的国际盛会总得有人来干,众人捧柴火焰高;王磊有过人的人格魅力和超强的组织能力,沙滩节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不在编、不拿报酬的义务志愿者,王磊就像一块能量巨大的磁铁,她能常年把这些五湖四海的志愿者团结在一起商讨共事。她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相互关照,为了统一的大目标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个有机的战斗集体。她指挥得当,挥洒自如,每项任务都完成的有声有色。
青岛国际沙滩节开得热闹非凡、空前绝后,在这里我就不去过多地赘叙了,从我制作的VCR中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在观摩文艺表演的时候,有一件事使我既尴尬又荣幸,我看国际友人的兴致特别高涨,于是我打手势把他们召集在一起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他们向我伸出大拇指一个劲地说“伞尅有”,我本想进一步接近他们进行采访,搜集点写作素材;可是我不懂外语,不敢过于接近他们,唯恐对答不上他们的问话,丢失我们青岛人的面子,令人尴尬。但从他们之间的对话中我也能听懂一半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为此我感到荣幸。特别是那个大个子、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好像还负点责任的国际友人伸出大拇指用生硬的中国话说“王磊,OK”!这句话我听得明明白白。从他们高举的标牌上写的“青岛国际沙滩节”“美丽的青岛我的家!”这些字里行间,足可看出他们对青岛的眷恋,对青岛国际沙滩节的向往,更是对王磊的尊崇。
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王磊累不累?看其腰就知其背。26年来,王磊的腰一年比一年弯得厉害,她每当要去做一件事,总得扶着腰站立适应一会儿才能行动。我新疆的一位文友在博客里给我发纸条,让我劝劝王磊,要她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我那北京、长春、哈尔滨等地的文友也都知道青岛有个国际沙滩节,可与雀声四起的哈尔滨国际冰雕节相互媲美;更知道成功操办了26届青岛国际沙滩节的经办人叫王磊,都纷纷在网上伸出大拇指为王磊点赞!看来青岛国际沙滩节的影响力已渗透到到祖国的各个角落。
由于王磊在历届操办的青岛国际沙滩节成绩斐然,受到青岛市委和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表彰;并为其颁发了“青岛沙滩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证书。而王磊把这大红证书当成运动场上的发令枪,她站在起跑线上等待一声枪响,开始她向新的长征目标冲刺。王磊就是大海里那奔腾不息的浪涛,永远不知疲倦!
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叫着“青春无悔”,或许这就是对王磊的人生写照和诠释。王磊在她的博客里曾留下这样的铮铮话语:“这是力量,更是动力;泪水童年,不堪回首的往事,青春年华,历炼拼搏的精彩;一种信仰,沙滩情结的执著;文学艺术,依然潇洒地追寻……”
这就是王磊精神,也是青岛国际沙滩节的情结所在,更是青岛这座美丽的“东方瑞士”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