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38节了。今天收到了工会发的节日礼物——玫瑰花茶和其他零食,公司也通知说可以有半天休假。当然这些仅限女员工。
38节是女性特权?
作为女性群体的一员被特殊关照,有种“被看到了”的感觉。但这对男同事来说,会不会不太公平?我又询问了盼哥的想法,他也觉得在公司女性仅仅性别不同就被优待,确实有点不舒服。
38节,原本是女性为了争取平等地位而设立的节日,而现在逐渐特权化后,成了不平等的来源。
前段时间去南通考试,需要在当地住一晚。同去有好几个小伙伴,其中我和一位姐姐,另外两个男生都要住双人房。老板一顿操作后,硬是把男生手里的房间钥匙要过去给了我们。那男生问起缘由,老板说,那间比较安静,给两个女生住。
男生显然有点不高兴,我也不喜欢被吵啊。我有点尴尬地不知道要不要去接老板递过来的钥匙。我也知道老板是好意,但我们也并不是有意要这样的优先对待。倒不如就随机安排,平等对待。
女性被特殊对待,这种氛围下社会的潜意识觉得女性是弱者,需要被保护。而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平等。
当然怀孕等身体状态特殊的情况除外,这些时候还是需要社会关怀。这种情况下不是对整体女性的优待,而是对孕育新生命的女性特殊时期的照顾。
话说回来,职场本来就不可能男女平等。女性面临着生育、养育孩子的重任,这会大大影响女性职场发展。男性则不会有这方面顾虑。而这才是男女真正的不平等。女性生理层面的特殊性决定了男女生育分工不同,男性更应该在家庭中承担更多的责任。社会也应该往这方面推动。但这是一个大课题,想要做到这步还有很多路要走。
电商的消费陷阱?
38节同时也是电商平台促销的节日。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38本来是妇女节,电商平台把妇女节,改为“女王节”“女神节”。通过这种文字游戏,吸引女性买买买。让她们逐步被消费主义洗脑,认为买买买就是对自己好,买了这里的东西就可以做女王或女神。
作为曾经的电商从业者,在我眼中,38节就是上半年最大级别的促销,上半年销售也主要押在这个活动上。对我来说,38节就是个促销节点。
当我跳出电商从业思维,站在一个消费者的视角来看,“女王”“女神”确实抓住了我的心理弱点,这样的营销也在诱导和刺激着我的物质欲,剁手是最简单的满足自我的方式。
虽然38节要对自己好一点,但还是要理性合理消费,不要掉入消费主义陷阱。
如何正确看待?
38节完整的叫法是“38妇女节”。我整篇都在有意识地回避这个词,因为我潜意识觉得妇女这个词隐含着对女性的偏见。“妇女”在我的潜意识里,就是只知道相夫教子、把自己全身心奉献给家庭的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相比,听起来更老气、没有生机的感觉。
于是电商平台创出了“女王”“女神”这样的词汇,非常贴切地迎合了有我这样想法的人。这是“妇女”的另一个极端。
随着我对成熟女性的认识,我也在逐步转变我的刻板印象。但我还是想说,这个节日是否叫“女性节”更为妥当?或者按照上面的平等诉求,这个节日就是个伪命题。
如何被看见?
这个节日也有一定正向作用。平时我们认为家中女性的付出是天经地义,但其实并不是。我们的付出需要“被看见”。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在这个节日,感谢你的妈妈或妻子对这个家的付出吧,给她一个拥抱,做一顿可口的饭,更多分担家务,都是对她的回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