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上,我们或许要经过无数次的跌倒再爬起,才能真正成长成一个独立的人。在父母的臂弯,我们享受的或许都是美好,但如果有一天,父母放开我们世界的手,亲人纷纷离我们远走,我们又是否有勇气在这个世界独活?
战争带给我们的不只有恐惧和伤痕,还有永远的失去,那种生命的无法承受之重,让许多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随亲人而去,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与之重逢。
但仍有一部分人,宁愿在这巨大创伤的背后做些什么,以弥补一些伤痛。二次世界大战的种族迫害,尤以犹太人最为惨重,几年时间,就有200多万犹太人被有规律的集中杀害。惨无人道的集中营、德国纳粹被永远的订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利韦夫市,一条东西向的街道,住满了犹太人,但瞬间,这里被洗劫一空,房子原先的主人都被送进了集中营。在上世纪之初,那里住着波兰人、乌克兰人、犹太人和其它民族的人,而现在利韦夫市,只剩下了乌克兰人。
战争无疑给这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人去楼空,世界变换了颜色,街还是那条街,房子还是那些房子,住在里的人早已与过去的主人没有了半点关系。
不论时光如何转,也许这条街道将不再会有丝毫变化,它将被全世界纪念二战而永远保存下来。
时光茬冉,时光来到了21世纪,一百年已经过去,许多当事人的孙子也即将步入老年,再回首,菲利普·桑兹用一本《东西街》的记实小说,写下了在那条街上曾发生的故事和历史。
一、抽丝剥茧寻找历史的真相,原来我就来自于那断历史
桑兹是一位国际律师,在伦敦大学任法学教授,也接受世界各地的法律演讲。致力于解决国际争端,为保护大多数普通人的利益而努力,桑兹以为这就是自己的日常,但一次偶然的邀请,他才知道了自己生命隐含着的某种使命。
桑兹是一位英国人,但随着他受到利韦夫市城市大学法律系的邀请,他知道了自己也是位犹太人的后裔。
从他记事起,他的外祖父莱昂家里就是一种沉默带有疏离感的氛围,他只知道他的外祖父出生在利韦夫市,但并不知道他的外祖父如何到了英国,又有哪些家人。
利韦夫市的邀请是一个契机,他了解到他的外祖父出生在这条东西走向,叫做舍普季茨凯街的12号。在这里,他的外祖父有一个庞大的家庭,一对父母、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以及住在几里外的小城里的众多表亲。
故事可以被掩盖,但那些事实永远停留在了那里。战后被所有有心人士收集起来的档案,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他找到了外祖父的出生证,读书成绩档案,以及结婚生子的人生轨迹。
他的外祖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因为战争的缘故,他搬去了姐姐所嫁的城市维也纳,在那里继续读书、就业,结婚、生子,后因为夫妻关系紧张,外祖父远走他乡来到英国。却不想他以及他的家庭,成了他家族中唯一剩下来的人。
外祖父与外祖母在维也纳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孩子,也就是桑兹的母亲,后来桑兹的母亲爱上了一个英国人,也就是桑兹的父亲。
人生有许多曲折,也许是夫妻关系的紧张,也许是对前路的无望,黑暗的岁月,让他们摒弃了人生的许多欲望,直到桑兹的外祖父、母亲、外祖母在不同的时候抵达英国,终于相聚在一起的时候,一切都变得不再那你重要,一家三口,就这样保持沉默又相安无事的度过了一生。
诚然,比起爱情、前途,能活着,能平静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至于生命之外的奢侈,他们一起摒弃了。
在桑兹的记忆中,外祖父家经常会有些名字和长相奇怪的老太太来访,她们穿黑色衣服,说着他不懂的语言。
桑兹在读大学时,受外祖父的建议,报了法律系。也许是外祖父的指引,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注定,他成了一名国际律师,推动人类的和平和法律的进步。
二、为什么作者会走进了一条洄溯的道路,难道一切是冥冥之中注定
因为这次重走外祖父曾经的人生之路,桑兹开始思考国际法的诞生和它的意义,令人意外的是关于国际法中最著名的危害人类罪和灭绝种族罪两个理念的提出者,都来自利韦夫市。劳特派特甚至与桑兹的外祖父莱昂住在同一条街上,他们三个是同时代的人,且有着相同的人生际遇,家人几乎在二战中全部被屠杀。
劳特派特关注个体生命的尊严,与莱姆金在那段恐怖的岁月,曾同受一名研究宪法的老师教授,莱姆金关注的是群体的存在,在很早以前,莱姆金就意识到是德国纳粹的一系列举指,是对犹太人迫害的阴谋,但他四处游说,很少犹太人会相信这有预谋的集中杀害。
莱姆金一生未婚,都在为自己的理论被国际法庭认可而努力,而劳特派特在儿子的印象中,一直忙于工作,四处奔走演讲,为让每一个弱者都有自己生命的尊严而疾呼。很巧的是,劳特派特的儿子也选择了法律为自己的事业,而更巧的是,他成为了莱昂外孙桑兹的导师,一起活跃于国际法庭。
犹太民族是坚韧伟大的,他们在群体受到迫害时,他们没有选择隐忍而苟活,与我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古训不同,而是以自己及所能及的能力奔走疾呼,在国际上寻求援助,在暗地里进行救助,他们的勇敢与卓绝的坚韧和智慧,令我们钦叹。事后,他们抢救和恢复了每一个被杀的人的事迹和档案,让每一个在世的犹太人都可以去查找他们亲人的去向。
在这里,杀害的200多万人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每一个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是某个人的儿子、女儿、妻子、丈夫、父亲、母亲、祖父母、表亲、侄子……具象化的事实,会留在他们每一个直系后裔的心里,虽然他们早已通过文化的融合与情感的维系,与施害方的后人握手言和,但这份沉重永远地留在了施害方和受害方后人的心底,他们会永远记住这段沉重的历史,一起坚守护卫和平的职责。
三、世界走向大同,私人恩怨不足一提,为什么战争的火苗还未能掐灭?
希特勒任命的利韦夫市的总督和利韦夫市的本地市长在二战时期,携手制造了惨无人道的杀戮,他们在纽伦堡接受了国际法庭的审判,最后被处死。
桑兹却在头号刽子手汉斯·弗兰克的儿子的陪同下,一起参观了那座军事法庭。他的儿子深深认同,父亲的罪责不可原谅。他与桑兹促膝长谈,分享了所有他所知道的关于二战父亲迫害犹太人的片断。
但与弗兰克儿子不同的是,本地市长的儿子对自己父亲的罪责多有辩护。或许市长是迫于某种压力,但当时他并未有任何行为上的反抗和言语上的不满,而是积极主动地配合。这么惨绝人寰的事实摆在眼前,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让人相信他是无罪的。他的儿子面对桑兹随身携带的受害人的真实材料,也终于只是低头不语,为死者的安息祈福。
任何铁石心肠的人,都有善的一面,当他们被国家的力量和自己的私欲激发,开始行恶的时候,但是他们面对一个个生死个体痛苦的挣扎,毫无尊严地死去,还是会于心不忍,内心会发出阵阵惊吓的颤抖吧。
现在种族问题不能正面提及,世界走向大同,开始以一个更包容的态度看待世界,但是世界的纷争甚嚣尘上,仍然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战时代的施害人与加害人已退出历史舞台,握手言和,深深地铭记那不仅对谁都是一场灾难的历史教训,为什么尚不在局中的人,又卷了入新一轮的纷争?历史在进步,人类在前行,法律正在帮人们构建一个越来越不能随心所欲的世界,最大可能地保护弱者,但愿历史不会洄漩,坚定地沿着这条和平的国际准则走向大同。
《东西街》是二战时期的一面镜子,仅仅三十年间,东西方主权国家在这里8次易手,为这里的动荡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但是现在,你要了解世界和平的重要,必须从这里开始讲起。这里交织着人性的黑暗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索,关于群体、关于个人,我们如何重新定义它,又如何重新认识它。
在集体中,个人的影响被缩小,但在个人中,你永远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你完全可以选择如何做。集体要求你做你不想做的事,你完全可以拒绝,就如弗兰克,它可以不必为了博得希特勒的喜欢献计献策。如果你不想如大众一样乖乖就范,大可以提出反抗,就如那些数万倍于刽子手的犹太民众,完全不用排着整齐的队去送死。
命运永远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让我们穿过人性的黑暗,找到个体的尊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