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开招聘网站,看看是否有意向的应聘人员,然后看到其中一个有投简历的,电话拨打过去后,对方称自己是昨天来电话询问是否要做国际阿里B2B的业务员,此时,我才想起来好像的确是有这么一个人来过电话。
当时的情景是,对方自称是国际阿里巴巴的业务员,然后看到企业的招聘信息,询问是不是正在招人。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然后询问是不是打算做外贸,有没有考虑上平台。
我回复到:以后会考虑,但现在是人员不够,等人员够了,打算做再联系您。(拒绝)
业务员:其实平台的初期搭建也需要一定时间的,并不是开通就可以用,您可以一边招着人一边开通平台,两边同时进行。您看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过去跟您见个面。
我:我们计划是先招人,平台会在后期考虑,因为人员不够上平台会造成一定的资金损失(拒绝)
业务员:我们可以先把平台搭建好后,等招到人再开通,等开通的时候再付费,您看您明天有时间吗?我过去一趟咱们见面聊。
我:我只负责招聘,至于平台的问题,需要请示上级,有消息后再联系您。(拒绝)
业务员:那您看您能告诉我一下您的手机号吗?加个微信给我发个定位,约个时间,到时候我将资料给您和领导都看一下。
我:你直接加这个手机号就可以了。
业务员:我是通过招聘网站给您来的电话,上边是虚拟号码,我看不到您的真实联系方式,所以希望您告诉我一下。我加一下您微信。
于是在后来接了无数电话后,我把这茬给忘了,今天看到投递的简历信息,拨打过去,才知道人家不是来应聘的,是昨天打电话来推销产品的。
通常情况下,销售员得到信息就是同行或者在对方的平台注册信息,对方才会联系你,比如我在某一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那么其他的同行业的招聘网站就会打电话询问是不是要招聘可以上我家的招聘网,又比如:我注册了一些免费使用的软件和平台,然后他们就会联系你体验的感觉以及是否考虑付费。这些都在我们正常的理解范围内。
而这个业务员的神操作就在于自己是做平台的,然后以应聘者的方式联系客户,然后进行推销自己的产品,而且一直在“求”和“要”以及“提供”一些东西。
比如今天的通话:该业务员说如果我们可以见面聊一聊,可以一起商量一下如何招聘人员以及給您一些建议,毕竟我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做外贸的公司,而且也认识一些外贸业务,有打算换工作的我可以推荐给你等等。(抓住你的痛点了吧?!资源共享)
这业务为了一次见面的机会也算是煞费苦心了。是不是也很像我们做国际业务的在尝试用各种方式让国外客户可以持续沟通下去?而此时,我在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反其道而行,去国外的一些招聘网站去查找客户的信息呢?他们也会为自己的公司招聘一些员工吧?我觉得应该可以尝试一下。你们觉得呢?
虽然我们可能不会像这个业务员那么能说,但至少我们可以模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