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认为《一句顶一万句》是他写作以来,写得最好的一部书;也有不少评论称,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写出了中国人的“百年孤独”。
书里没有将孤独放在那些伟大的人物身上,反而全书都在诉说小人物的孤独,有卖豆腐的、剃头的、杀猪的、贩驴的……从这些最底层老百姓的身上,明白他们生活的细节,明白痛苦不是生活的艰难,也不是生和死,而是孤单。
《一句顶一万句》故事很简单,说的是一个关于孤独和寻找的故事。小说上半部分:前半生坎坷孤独的吴摩西丢了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巧玲,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
故事以杨百顺(又名杨摩西、吴摩西、罗长礼)为主线,叙述了他的一生,以牛爱国为副线,从某些方面“重历”了杨百顺的一生。两代人相似的命运轨迹,让人唏嘘不已。
书中多次出现“原来一件事,中间拐着好几道弯呢”似乎也是对本故事的一个解释吧。人总是很容易,把一件事说成另一件事乃至好几件事。中国人有个通病就是吵架了 总喜欢“翻老底”本来一件事上不对付,结果一件牵扯一件越说越多硬生生从北边拉到了南边。事情越扯越远、越理越乱。而事理不清的原因也在乎人。有人爱说话、有人不爱说话、有人不说话 三者都是有区别的。小说里多次出现类似情形。
主人公不说话不是因为不爱说话,而是不爱和说不到一块的人说。有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味道,说到底是性格和观念的不一样。当然也有“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的情况。事与人都不对付,日子自然难过。家人、爱人、朋友与自己都是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人的一生该是多么悲寂。如村上春树说“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 可是生活就是生活,它无法避免。一个人内心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栖息地,只会烦恼徒增烦恼、郁闷增加郁闷。“人来世上一趟,免生闲气罢了”然如何能做到,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之一。
多少故事起于一句话,几个字。如果时光重返,当初的一句话,换个说法、决定,或许一切都不同了。如书中所言“她很会说话,同样一句话,她捡好的一面说,坏话也让她说成了好坏”俗语亦常说“人坏一张嘴”是啊,书名“一字顶一万句”向我们传达的也有这部分含义吧,但总觉得,作者要说的不仅仅这些……故事最后以一句话“不,得找”结尾。包含着一种坚定和执着吧,也是牛爱国终于认清或者说愿意去面对现实的开始。
两个人说得着就是一句顶一万句,说不着就是一件事能扯到另一件事。所谓说得着,所谓朋友,大概就是遇到想不开或想不明白的事,或一个事拿不定主意,可以找他们商量。或没有具体的事要说,心里忧愁,可以找他们坐一会儿。坐的时候,把忧愁说出来,心里的包袱就卸下许多。赶上忧愁并不具体,漫无边际,想说也无处下嘴,干脆什么都不说,只是坐一会儿,或说些别的,心里也松快许多。
无处吃饭可以乞讨,无处说话就把人憋死了。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
这本书不仅写尽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真实洞察到了当代人的心理。孤独是人生的常态,但如果人活一辈子,始终遇不到一个能与自己交心说话的朋友,不也是一种悲哀吗?一个人最大的幸事,就是能够找到一个说得上话的人;最大的不幸,就是遇上了一个说不上话的人,还阴差阳错地绑在了一起。这就是:一句顶万句;这就是:中国人百年来的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