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趟西安,如果不看秦始皇陵兵马俑,那感觉就白来了。
所以我们从来的第一天,坐车上按照开始抢票未果,并不放弃,第二天一大早,大家早早起来,坐旅游大巴到景点服务区上罢厕所继续抢票,终于到手。导游又在景区为大家租了耳机,找好了讲解员,我们便跟着讲解员,随着人流一道检票前行,走了大约二里路,终于来到了骊山脚下兵马俑坑前。
人多的厉害,一下也不敢乱看,不敢松懈,我、儿子、先生紧跟团队,不是走着前进的,简直是被人流挤着拥着蠕动的,先进了一号坑,偌大的空间内看到的只是各色导游的小旗子和一个挨一个的高高低低的人头在晃动,还有各个角落站在高处的拿着喇叭对讲机穿着治安服的安保人员在大声叫喊“不要挤”,可人们哪里听得见,围在一号坑围栏里层的观看、拍照、议论,外层的伸长了脖子踮起脚往里看,看着也和周边的人谈说着这个兵马俑的长相神态,那个兵马俑的高矮胖瘦,再外层的看不到了往矮一点的空隙里钻,或者就尽量举高手机拍摄。我趁有人外出,赶紧挤进去一点,看到了排列整齐、阵容庞大的兵马俑,他们高约1.8米,眉毛胡子连同铠甲上的配饰都看的清清楚楚,千人千面,表情都不相同,一队队兵马俑看去严肃威武似乎整装待发,让人想到战场上的厮杀啸叫。导游讲为何能做的这么阵容强大栩栩如生,是因为每个制陶俑的工匠都是拿命在小心翼翼地制作、雕塑,他们需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陶俑身上,不合格了是要问罪的。
看完了一号坑,我们又去了二号坑和三号坑观看,二号坑三号坑都没有一号坑大,二号坑灯光较暗,基本都处于回填之中,讲解员说是当挖掘出土后一分钟拍完照立马回填封存,是为了更好的保存兵马俑。三号坑与前两个坑形状构造不太一样,据说是指挥部,可见部分将军俑、骑射佣、跪射俑,文官佣和武官佣穿着及发式都不一样。
一路拥挤着边听讲解边看,参观完了兵马俑,随着讲解员的煽动,我和闺蜜去馆内实物售卖处为自家儿子购买了一尊中型将军俑,预示着男孩子都要朝着将军梦努力,我和闺蜜各自购买了蓝田玉手镯,为我那天刚好41岁的生日,也为这趟西安行。
出了兵马俑博物馆,我们吃了西安名吃“羊肉泡馍”和“biangbiang面”,满足了味蕾,马不停蹄赶往第二站——白鹿原影视基地。乘坐三道电梯上到原上,进入白鹿村,观看了“白鹿仙子”的飞舞表演,参观了白鹿村的祠堂、学堂、保障所、白嘉轩的旧所等地方,了解了《白鹿原》中白鹿村的原型和变迁,感受到了那个村子的古朴厚重的民风民俗和丰富的影视文化,让我回家便迫不及待地刷起了电视剧《白鹿原》。
两天的西安行,眼睛看到了有限的美丽的西安风景,但心底的触角已经无限地延伸了,为那人类的智慧创造,为大自然的丰富馈赠,为解说员流畅的解说和敬业,为导游那看似弱小的身板里边的大能量。
虽然花了不少钱,接下来的日子会要节衣缩食补回来,但不后悔。每一次出行除了眼睛看到的,还有心灵深处的可能不止旅游这一个方面、也不止一两天的灵魂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