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当来到你的面前向你仰望的时候,才懂得自己整天忙碌追求的都是虚空,因为你借着圣经告诉我们,人生在世,一代过去,一代又来,日光之下一切的劳碌都是虚空,犹如捕风捉影。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感恩的是,在这虚空的年日里,是你从万人中将我拣选,使我的人生变得有意义和价值。
感谢主从没有按我们的罪来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过犯来报应我们,借着你的宝血涂抹我们的一切不洁和不义,使我们在你面前算称为义。
求主掉转我们的脚步,拿去我们内心一切的疑惑和小信,使我们的信心和行为能够一致,在生活中活出信仰,将信仰融入到生活,使我们的心,我们的眼单单的仰望我们的父神,成为一盏明灯,照亮我们身边的人。
以上祷告是奉主的圣名求的,阿们!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以弗所书1:3)
之前有收到一些基督徒们的疑问,在参加教会讲道献唱时,偶尔会被唱诗班优美的献唱所陶醉,从而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这时候身边有些年长些的基督徒会进行制止,并说:“基督徒参加聚会不能鼓掌,这是高举人,是不属灵的行为。”
因此我们会感到疑惑,讲道和献唱后,到底可不可以鼓掌呢?
其实这种情况,在当前教会里非常普遍。
在礼拜、聚会过程中,当我们被牧者精彩的讲道所吸引,或被唱诗班的天籁之音所感染时,不少人都会由衷地鼓掌,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
但是这种行为却引起了巨大争议,有些人觉得基督徒在讲道、献唱后鼓掌极不合适,这有高举人的嫌疑。
而支持者则认为,鼓掌仅仅只是一种表达感动的形式而已,没必要上纲上线。
鼓掌是一种表达喜悦的肢体语言,是内心激动、兴奋情绪的外在表现,一般有认可和赞同之意。
鼓掌起源于何时何地目前已不可考,但至少在旧约时代就有了这样的礼仪。
在犹太民族南北国时期,南国犹大有位女王叫亚他利雅(公元前841年-公元前835年),她通过屠杀犹大王室而篡夺了王位。
但是王子约阿施却幸免于难,他在祭司耶何耶大的保护与拥立下为王,从亚他利雅手中夺回王位(参王下11章)。
圣经记载:“祭司领王子出来,给他戴上冠冕,将律法书交给他,膏他作王。
众人就拍掌说:‘愿王万岁!’”(王下11∶12)我们看到在王子被拥立为王时,众将士是以拍掌的方式迎接、欢呼他们的君主。
可见鼓掌欢迎的仪式在犹太民族中就已经存在了。
更重要的是,鼓掌在当时并没有被视为是不合时宜的,反而是非常隆重的礼仪。
很多信徒认为,在牧者讲道或是诗班献唱后鼓掌,乃是表达内心的喜乐,是对他们殷勤奉献的一种认可与褒奖。
而这种肯定的举动,也是对他们的激励,能使其深受鼓舞,更好地为主侍奉。
因此,在礼拜时鼓掌并不能简单视为高举人,而应理解为是对上主仆人的一种尊重。
但也有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觉得为牧者和诗班鼓掌很容易助长人性的骄傲,从而给被称赞者的生命带来影响。
比如如果这周我们给牧师A鼓了掌,赞赏其精彩的讲道,这也许无可厚非。
可如果下周到了牧师B讲道后,却无人喝彩,这就会给后者造成心理阴影,更有可能激发人性的嫉妒,造成牧者之间不必要的纷争。
有人进一步指出,无论牧者或诗班成员多么优秀,其恩赐也是来自于上主的。
因此掌声只能献给主,而非献给人。
是的,我们必须承认,由于每个人的恩赐不同,有的牧者博学多才,口才又好,讲道令人激情澎湃。
可有的牧者由于各样的原因不善辞令,讲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但有一点是相通的,无论讲道精彩还是平淡,牧者都是在传播上主的真理。
我们都需要用一颗受教的心去领受,而不可厚此薄彼,只给喜欢的人以掌声。
同样地,在诗班献唱也是如此,虽然每个人在声乐水平上存在差异,但我们不可有所偏好,只赞赏那些天籁之音。
因为更为重要的是,弟兄姊妹到教堂聚会,其礼拜中心必须是耶稣基督,而非其他人。
我们要知道,那些讲授的牧者和演唱的诗班成员并非真的是专业的演员。
他们也跟我们一样,都是侍奉主的仆人。
圣经说:“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
基督徒需要明白敬拜的实质,谨慎鼓掌的举动。
“万民哪,你们都要拍掌!要用夸胜的声音向神呼喊。”(诗47∶1)
根据这节经文我们可以看到,在礼拜时鼓掌是合宜的,只是需要有正确的引导。
我们应该把掌声献给上主而不是个人。
所以,各位亲爱的基督徒们,当我们在参加教会面对牧者与礼拜的主持人会众鼓掌的情况时,不需要去拦阻。
我们可以高呼“将热烈的掌声献给主!哈利路亚!”“愿一切荣耀归于至高神!”等话语。
这样不仅可将礼拜推向高潮,更能间接的让基督徒们明白鼓掌、赞美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