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本来在我的计划中,要再过几篇才会写到谪仙人的。好菜要放到最后,而且连续两篇都是诗人,恐怕会造成审美疲劳。但没想到写完老杜以后,大家的反响都很强烈,大多数人都认为太白居士才当得起天下双……那好吧,就把这只非人类放出来给你们看!战吧!早晚我会写基佬祖师图灵让你们好好爽一把!
话说回来,伟大的诗仙李白其实很不好写,因为他的一生都笼罩在团团迷雾之中,亦真亦假,如梦如幻。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能真的是一位从天而降的仙人,不属于那个年代。
李白的身世,是研究者一直都在争论的话题。传统的说法是他出生在中亚碎叶城,也就是如今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克。但到了后来,更多的研究者还是倾向于李白出生于四川省江油市的青莲乡。他对自己的家族也是讳莫如深,只有一次说过是陇西李氏的后人——也就是和天子一家人。有人考证他是凉武昭王的后代,还有研究者认为他可能是李建成流落在民间的血脉。
至于他的血统也很难说,现在专家们也无法确定他到底是纯粹的汉人还是带有部分异族血统。但我觉得李白肯定不会带有明显的异族特征,应该是个更倾向于汉族传统审美的大帅哥,因为大部分史书对他容貌的记载都是潇洒出尘,英姿勃勃,令人一见而倾心。如果诗仙是个金发碧眼的猛男——这一幕太过违和不说,在相关的记载中也必定会大提特提的。李白自己写过“胡无人,汉道昌”的诗,内容较为血腥,也可以算是他汉人血统的佐证。
不管他生于何地,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天府之国——四川度过。他的家庭情况完全是个谜,根据最为可信的《草堂序》和《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记载,他家族本姓李,后来因为某种原因隐姓埋名,流亡中亚,到了李白父亲这一代在中亚也待不下去了,“逃归于蜀”,恢复李姓,改名为李客,在蜀中定居下来。他的家庭应该是颇为富裕,父母这一代“高卧云林,不求仕禄”,俨然是大豪商或者官宦之后的派头。
李白的聪颖程度是不用多说的。据记载他“十岁通五经”,需要注意的是古时候所说的“通一经”可不是读过就算,而是指精通,要达到对经文义理非常熟悉,辨析起来滔滔不绝的地步。敢说自己“通五经”的,一般都是白发苍苍的大儒。李白十岁就能到达这个地步,真的是骇人听闻。历史上没有记载过李白幼年的老师是谁,也许是他的父亲,也许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儒生,李白更多的还是靠自己的天赋达到了这一境界。
学完五经以后,李白寂寞了……接下来干啥?就像那些十几岁就大学毕业的天才们一样,百无聊赖的李白,干脆跑去读其他专业了。这一次他选择了两个新方向——道术和剑法。
蜀中民生殷富,环境优美,在唐朝时道教极为兴盛。李白在附近的山林中寻访道士,学习道法,有一段时间还和一位道士一起隐居于山中。传说他和道士们一起在山林中饲养驯化了很多美鸟,这些鸟儿翎羽靓丽,性情温和,不仅会从人手中啄取食物,还会在他的指挥下翩翩飞舞,极为壮观。这等奇事后来都传到绵州市长耳中,市长亲自来看了以后大为惊叹,认为李白他们是真正有道术的奇人。但平和冲淡的道术,对于十几岁的少年来说,还是缺乏了点什么。于是,李白又去学习了剑法,当了一名游侠。
从汉代到唐代,游侠文化一直都是一道颇为亮丽的风景。游侠往往都代表着鲜衣怒马、快意恩仇的生活方式,“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也寄托了大家对打抱不平,对行侠仗义的向往,“杀人虽取次,为事爱公平”。到了唐代,游侠儿的生活除了享乐狂欢、疏财重义、打抱不平以外,还带上了唐人所特有的轻身尚武,为国开疆的精神。“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描写的都是游侠们慷慨为国的一面。
既然要做游侠,没有一身好武艺是行不通的。李白学习剑术,很快就成为了一位极高明的剑客。“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根据他自己的叙述和当时别人的记载,他确确实实杀过一些人,“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少任侠,手刃数人”。在此后的一生中,李白一直与剑为伍,不但常有“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这样的诗句,就连和自己相濡以沫的老妻子,也被他比喻为“拙妻莫邪剑”,可见他这一生对剑的痴迷。
二十四岁时,李白将蜀中游历已尽,看遍了所有的山水,拜访过各类名士,感觉已经没有什么发展了。于是,他告别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人,一剑,乘舟随江而下,去探访更广阔的天地。他用诗记载自己的旅行:“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年轻的侠客,终于踏出了群山环绕的四川,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令人心旷神怡。
此时的李白尚未出名。他怀着青年人火热的梦想,沿路指点江山,结交好友。李白虽然个子不算高大,“身长七尺”,但绝对是个富帅。在形象上,他当时的粉丝记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冠带,风流藉”,李白的眼睛如猛虎般炯炯有神,举手投足风度翩翩,可见他不是潘安卫玠那种略偏文弱的美,而是更加刚性帅气。在身家上,他在扬州玩了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样的疏财仗义,没有足够的家底是做不到的。
很快,江南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位又帅又富、文武双全的年轻人。老宰相许圉师家里正好有个适龄的孙女,干脆就把李白招门,做了上门女婿。有了妻子家的支持,李白就得以继续游历,结交权贵。
在唐代,要想名动天子,布衣而达公卿,最好最便捷的方法不是去参加科考,而是隐居,这就是所谓的“终南捷径”。科举是被唐太宗所制度化的人才选拔途径,虽然有开创之功,但远谈不上规范,考试完全不像后来的宋、明、清诸代那么严格和重要。唐人承载魏晋遗风,重视个性,再加上门阀士族的巨大影响力,使得名声、地位反而成为晋身官员的重要因素。对于不是出自于豪门世家,地位没那么高的年轻人来说,隐居刷名气,是做官的最佳途径。
李白在这段时间生活美满幸福,写诗作文思如泉涌,滔滔不绝。就像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春夜宴桃李园序》所说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日子过得很是开心。
一直隐居了十余年,李白虽然结交了不少地方上的官员权贵,但始终不温不火,远未能达到名扬天下的目标。于是李白决定,去长安!
此时的大唐帝国,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极盛之时。“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从东海到中亚,从南越到贝加尔湖,除了天可汗陛下的直属领土,就是深深拜倒在皇帝脚下,迷醉于大唐文化的忠心属国。伟大的长安,是毫无置疑的世界中心、光明之城,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使节、留学生、商人,都在这座辉煌的城市中流连忘返,定居甚至做官,至死也不愿离开。
来到长安的李白,见到了当时大唐诗坛的领袖,四明狂客贺知章。八十岁的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蜀道难》等诗作,看到李白的潇洒姿态,不由得惊呼“你难道是神仙下凡吗?”,然后把身上的金龟饰品摘下来换了顿酒席,爷俩好好滴喝了一场。在贺知章的大力推荐下,李白的名声终于在长安流传起来。
在长安扬名以后,李白受到了来自帝国顶级权贵们的邀请。玉真公主就可以算是李白身份最高的粉丝之一,对他的诗歌多有赞誉,并且将李白推荐给自己的哥哥——唐玄宗李隆基。
此时,李白达到了人生辉煌的顶点。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等人的大力推荐下,唐玄宗读了李白的诗赋后惊为天人,非常隆重的召见了李白。皇帝从轿子上下来,亲自走路上前迎接他,并且“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受到如此待遇的李白也很感动,就担任了玄宗的翰林供奉,随侍在皇帝身边。
但是,李白逐渐发现,他所得到的,与自己的梦想天差地别。李白其实是一个很骄傲、很自负的人,他的心中,一直都存在着被天子慧眼识珠、封侯拜相,然后为天子之师,指点江山,号令四方,使天下大同的梦想。但玄宗只是将他当作一名文学弄臣,令他吟诗作赋,夸示盛世。召之即来,挥之则去,虽然受到宠信,但本质上,和权贵们所豢养炫耀的走狗斗鸡又有什么区别?
这时候的大唐帝国虽然如日中天,但内部已经渐渐腐朽。宦官专横、外戚骄纵、长安权贵们醉生梦死、大权独揽于李林甫手中。李林甫曾经对朝臣们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各位看到殿前的仪仗用马了吗?乖乖不出声的马,就能踏踏实实地享受三品的草料;那些敢于叫唤的马,都被赶走了!”在这个连太子之位都能扳动,对反对派动辄株连杖杀的权相威胁下,朝臣们只能噤若寒蝉,眼看着帝国的未来被层层乌云所笼罩。
李白在长安期间,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压抑的氛围。他在著名的《行路难》中感概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就算在长安享受着奢侈的生活,但心中更多的,却是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前途的迷茫和担忧。“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当一个国家对有才能的人反而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时候,那这个国家离灭亡还远吗?
在苦闷的驱使下,李白放浪形骸,纵酒狂歌。对于唐人而言,这不仅不算是离经叛道,反而是真正的名士范儿。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就记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可见当时李白的好酒擅饮是很出名的。虽然常常处在醉乡之中,但玄宗唤他写诗时,李白向来都是出口成章,仿佛这些诗都时刻浮现在他脑海中,他只是随口读出一样的轻松。
玄宗自己就是一个极富文化气息的皇帝,对于这样的李白也颇有优容。但李白自身不拘小节,恃才傲物,很容易得罪人而不自知。其他的权贵和同僚逐渐开始排挤他,并且在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使玄宗对李白渐渐疏远、疑忌。
就这样,担任了短短几年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后,李白被玄宗“赐金还乡”——其实就是被买断工龄,赶出了长安。这时候的李白虽然已经名动天下,独步诗坛,但在这样巨大的人生落差之下,他还是很受打击。当年被帝王宣召入京,是何等的得意与风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现在却被逐出京城,个中滋味,一言难尽。就像他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写的一样,“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四十多岁的李白,辞别京城好友,重新踏上了漂泊的旅途。依然是一人,一剑,但此时已经没有了二十年前出川时的踌躇满志,所余下的只是疲惫与伤痕。他干脆继续周游天下,四处寻幽访胜,拜访好友,用山水和美酒来抚平自己的心。在见到好友元丹丘时,他用千古名作《将进酒》来抒发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愤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气势雄快、深远宕逸,谪仙之风流气度,怀才不遇的悲愤,在此中一览无遗。这是从心底咆哮而出的诗句,有着不可阻挡的汹涌情感。在经历过巨大的失意后,这首诗没有哀伤和颓废,反而洋溢着千古无双的自信和豪情。这是一首真正的摇滚,远超那些无病呻吟之作,好男儿对酒高歌,莫过于此!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既然你们权贵瞧不起我,那我索性也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放开胸怀,寄情于山水林泉,诗作越发的飘逸出尘,仙气纵横,“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仿佛在醉梦中回到仙宫一般。
正当李白游历之时,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前往庐山躲避战乱。这时候,他突然接到了永王李璘的邀请函。永王李璘可以算是玄宗最为宠爱的儿子、肃宗最亲密的弟弟,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号称与年轻的玄宗非常相似。安史之乱时,李璘被任命为荆州大都督,其所控制的领地涵盖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地。本来玄宗和肃宗都指望李璘能为国出力,结果李璘居然没能经得住诱惑,居然在荆州举起了叛旗,意图割据江南,再进取天下!
李白很清楚这一点。在献给永王的诗上,他甚至写了“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把自己比作名臣谢安,把永王比做皇帝。但好景不长,叛军很快就被击败,永王死于乱军之中。李白因为参与了乱军,也被下狱,并且被朝廷宣判“长流夜郎”——流放到贵州,终生不许回到中原。
伤心的李白只好收拾行装,一路不情不愿地去往贵州。当他从江西磨蹭到三峡,眼看就快要进入贵州境内时,朝廷突然颁布了一个好消息:大赦天下,他也被赦免无罪了!开心的李白立刻乘上小舟,从三峡顺流而下返回江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从江西到三峡,路上磨蹭了一年多;如今一朝自由,恨不得一天就从三峡返回江陵——诗人之可爱可见一斑。
回来以后,已经将近六十岁的李白还是游历于江南,那些亲朋、故旧、粉丝们很愿意邀请接待他,令他的生活不至于窘迫。往来数年以后,李白逝于当涂,享年六十一岁。
有关他的去世,也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说是病死,有人说是饮酒过度而死,而我最支持的,还是他醉酒以后,想去水中捞月而溺亡的传说。“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一代诗仙剑侠,不应该死于病榻,借着捞月的理由魂归于九天仙境,才是最适合他的。他出身自虚无缥缈,最终也必归于镜花水月。
与生时无名的杜甫不同,李白在世之时,其名声就已经登峰造极,世人呼之为“谪仙”,崇拜者遍及天下。杜甫夸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等,当时的人也记载他“千载独步,唯公一人”、“自骚人以还,鲜有其体调也”,把他当成屈原以来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是一个公认的、空前绝后的文学天才,他的诗歌词赋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如果将所有的诗歌比作是一片大海,那李白的作品就是飞舞于海面之上的彩云,让我们一眼就能认出。他的作品有一种极其出尘的气韵,无与伦比的浪漫。他的创作极其自然,如行云流水般倾泻而出,完全不需要思考,更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他的诗仿佛是自由自在的风,因为存在,所以存在;既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豪放,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离愁;既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侠义,也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既有“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飘飘欲仙,也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的红尘气息。千变万化而得心应手,意境超凡又生机勃勃:
从地位上来说,李白是诗歌历史上承前启后,一手开创了盛唐文坛辉煌的人。就如同余光中所评价的一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他奔放的思想、豪迈的风格、无所不能的创作领域和写作手法,直接为后世诗人们开辟了一片新的世界。在他之后的杜甫、韩愈、李贺、孟郊、苏轼、辛弃疾、陆游、苏舜钦、杨慎、龚自珍等人都深受他的影响,并对他推崇备至。即使如此,这些同样名满天下的后辈们,也没有一个人能模仿出他的风格。
他的风格来自于他充满矛盾的思想,来自于他大起大落的人生,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他无与伦比的天赋。他虽然在生前被皇帝和权贵们视若尘埃,但在诗歌的王国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君王。他寄情于诗、于酒、于剑,将自己遇到的一切不公和悲哀都化作澎湃激昂的诗句和莲花般的剑光。他托身在滚滚红尘之中,心灵却站在仙人的角度,从高天上俯瞰人间。也许他认为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在后世的心目中,他就是那只自由翱翔于九天之上的凤凰,无比潇洒,无比骄傲,无比纯真,是每个人心中最向往的梦。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我相信李白至死都是少年,都是那个尽情在山中欢笑,鸟儿围绕他飞舞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