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大概是说,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于人,取悦于人。
我觉得每句话都有它的时代背景,这句话放在今天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古时候人的物质条件没有那么丰富,一般人能有两餐温饱就已经很好、很满足了,学者就可以很单纯的,有很多的时间去认真的读书、学习。而现在的物质条件太丰富了,攀比之风太严重了,每个人似乎都脱离不了金钱的欲望,学什么都是第一考虑经济效益,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单纯的为了喜好去学习,似乎就不太可能了,总有一定的目标性与目的性。
工作、挣钱之余,真正爱读书、爱学习的人,他的学习是为了自己心灵的建树,让自己的精神境界能提升一个空间,脱离生活中一些世俗的琐事和烦恼。
尽管外面车马喧嚣,我只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冲一杯茶、读一本书。
静静的读书就是一种享受!
可是有些人就不明白,也不理解,都工作了那么多年了,还读书干什么?下班就应该是去玩去嗨去放松的呀,去交际,去应酬,去认识更多的人脉,那才是有本事。
可是喜欢读书、学习的人却不这么想。
现在的人都说要幸福,要追求幸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很多人就认为是多交友、多应酬、多出去玩、把自己的空余时间塞得满满的,觉得很忙碌那就是幸福,对于这种想法,我没必要苟同。
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那只是一时的狂欢而已,狂欢过后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看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会突然感觉内心很空洞与寂寞。
有些人妄想靠出去交际、应酬,就可以攀上成功人士的赏识或者实现人生的晋升,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自己没有实力,不具备一定的有用技能,认识再多的人也只是认识而已,认识并不等于有人脉。
一个人想要成长、想要进步,我认为没有其他的捷径,只有学习一条道路,向书本上学,向有经验的人学,向成功的人学,向行业的标杆学。
无论学什么知识,都是在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强我们把握幸福的能力。
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让自己逐渐成为一个内心完整的人,只有内心完整了,才能拥有一种从容淡定的处世能力,起起伏伏、无惧得失,这样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