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晚年删诗书,是在破坏文献吗,此举对中国文化有功还是有罪?

孔子晚年删诗书,是在破坏文献吗,此举对中国文化有功还是有罪?

作者: 莫磨莫 | 来源:发表于2020-12-05 21:05 被阅读0次

    孔子周游列国14年之后,晚年回到鲁国,在教学之余,整理编辑了《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6本书。其中,他对于《诗经》、《尚书》两本书的改动最大。“删诗书”一说,说的便是他对于这两本书的编辑。

    关于“删诗”,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诗经》原本有3000多篇,孔子删去了重复的和不符合礼仪的,留下了305篇,然后为之分类并调整次序,最后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经》中的“风”部分,属于民间文化。民间的文化最容易并大量产生的,便是爱情类的诗篇,甚至不乏一些“越礼”的东西。这类诗歌肯定是不符合孔子的“礼仪”之道的,另一方面,此类诗歌也容易因主题雷同而产生重复,因此,可以推测孔子“删”的可能主要是这部分。从这点来说,孔子的“删诗”使大量先秦古人原汁原味的文化失传,的确是一种遗憾。

    而关于“删书”,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认为是指孔子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政治做了总结,然后从三代的文献中选择了部分内容,按照自己的思想与逻辑,选编成书。这种行为从现在的编辑工作来看,是难免甚至必要的。因此孔子的“删书”便不能说是一种破坏。

    总体而言,孔子“删诗书”,应该说没有破坏文献,而是对于古代文献的一种保存和传承。春秋时期,总体上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乱世,如果不是孔子将这些书编辑整理,并将之作为教材广泛传播,恐怕这些文献也很难流传到现在。另一方面,孔子对于这些文献所做的筛选、编订次序、写序的工作,使这些文献的含义更加清晰、文理更加通顺、结构也更加合理,而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更是积极而深远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晚年删诗书,是在破坏文献吗,此举对中国文化有功还是有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qn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