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坏事发生时,孩子可能会怪罪自己(内部归因),也可能怪罪其他人或是环境(外部归因)。自尊是受你责怪的那个人管辖的。失败时经常习惯性地责怪自己的孩子自尊心强,他们觉得愧疚及羞耻。
当坏事发生时,怪罪其他人或环境的孩子,对自身评价较高。总的来说,怪罪其他人的孩子会更少地觉得愧疚和羞耻,并且更喜欢自己。当然,他们也是更容易愤怒的孩子。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将不好的事情皆做外部归因呢?如果我唯一关切的只是自尊,那么我会提倡这种做法,可是并不是如此。教孩子在事情不顺利时埋怨他人就如同教他撒谎一样,后果是可怕的。
以下两个行动目标,对孩子会有帮助:
第一个目标是:当孩子做错事,不要轻易就算了。不会说“抱歉,我做错了,对不起”的孩子往往是自私自利的人。当孩子成为导致问题的原因时,他们必须对事情负责,然后进行改正。
第二个目标是:不要总是埋怨自己。有些孩子在事情不顺利时,不管是否是他们的错,总是埋怨自己。抑郁的儿童和成人,不论事情是不是他们的错,永远都怪罪自己并且觉得愧疚。长期怪罪自己也会增加孩子患抑郁症的机率。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当错在他们时,他们必须负起责任并且尽力修正其行为;当问题与他们无关时,他们仍然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孩子的解释风格有一部分是从父母、老师那里学来的。他们听成年人如何批评他们,同时也吸取了批评的方式。如果今天你批评孩子懒惰,而不是批评他不够努力,那么孩子不仅会相信他是懒惰的,同时也相信他的失败是来自永久的及不可改变的因素。当孩子仔细聆听父母如何解释他们自身的不幸遭遇时,他们会以此作为模式。如果你是个悲观者,你的孩子会直接从你身上习得悲观。
因此,当你批评孩子或当孩子的面批评自己时,必须十分谨慎,因为你在塑造孩子自责的解释风格。
我们可以遵循两项规则:第一项规则就是准确;第二项规则是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你应该以乐观的解释风格来批评孩子。
当父母不自觉地用永久性及普遍性的信息批评时,孩子就开始获取了自己的悲观模式。当父母责怪可变化的与特定的问题起因时,孩子就开始习得乐观。
任何时候当你发现孩子有错时,如果事实允许,那么着重于特定及暂时性的个人原因,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或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