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我国古代文化学说的精粹。集中国儒学之大成者,南宋程朱理学的领导者朱熹曾在《中庸章句》中详细的分析了中庸之精义,同时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部书籍成为“四书”。
关于《中庸》的史学来源,我国学术界比较倾向于这种说法:它出自于《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文章,由孔子后人子思所著,后来经过秦朝的学者修改整理而汇编成《中庸》。
中庸之道——第一:信念坚定。正所谓中不偏,庸不易。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之后便不易改变,也不应该改变;只要形成了正确的三观,我们便不应该随意更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孔子曾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当代年轻人,尤其是90后和00后,缺少的就是信念的坚持。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实际上任何行业的兴起都很难,然贵在坚持。
第二:平和中正。它教导人们的是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常怀敬畏之心,只有如此,人才可得身心健康。中国古代思想认为:“倘若失去平和中正,那么喜、怒、哀、乐则不协调,由此,人们常常不快。故而求中正、求平和。”
第三:中用,得一技以趋自然也。这一层意思是指个人生存技能,人得有一技之长,并以此立足于天地之间,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一个有用之人;同时也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今日来开了一天的大会,分享一点小内容,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