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有效悖论:
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年有两个人获得了诺奖,一个是尤金·法码,另外一个是罗伯特·希勒,两个人同时分享诺奖其实一点都不奇怪,过去经常发生。奇怪的地方在于这两个人的观点居然是完全相反的。
法码是市场有效假说的奠基人之一,他坚定地认为市场是完全有效的。
希勒则认为市场不是那么有效的,希勒是“行为金融学派”的奠基人之一,这个行为金融学派就是反对市场有效的。
所有的路都堵的情况就说明市场是有效的,没有一条不堵的路放在那里等着你去走。
有条路不堵的情况就对应的是市场有时候是无效的,你要是运气好,找到了这条不堵的路,那么就相当于你挣到了一笔不容易挣到的钱。
这个悖论是一切金融理论的基石,是金融学当中“理性学派”和“行为学派”的分界线。
二、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焦点就是已有的信息还能不能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也就是价格的变化。
市场有效派就看一些日度、周度价格的变化,以及交易量和价格这样的数据。
认为市场无效的一派就通过很多的数据分析,也找到了一些价格可预测的证据。
三、决定市场有效的机制是什么?
市场变得有效的过程,其实就是大家不停地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去寻找交易机会的过程。
四、市场有效悖论对日常投资的影响
第一句话,既然市场是高度竞争、高度有效的,市场里就不太会有那么多容易得到的盈利机会。
第二句,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趋于有效的竞技场。
反思:市场的有效性和无效性让我想到高中的政治课上的经济篇。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市场的好的迹象和不好的迹象在初期发生时,大部分人是没有认知的,一部分人看到这个苗头而投资或者抛售,从而避免损失或者盈利。当所有人都认识到,这事就已经成定局。市场的有效和无效,是随市场的时机变化的吧,不绝对。
行为经济学
我们的分析判断决策当中那些不完全正确、不完全理想的成分,这些行为对你的投资决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的时候甚至是不利的影响。
一、把握3个要点,快速了解行为金融学
“过度自信”的现象:我们人类过于相信自己对于股票价值的判断能力,并且依据自己这种判断进行交易。
行为金融学要从一个重要的认知偏差开始;这种认知偏差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容易克服的;认知偏差导致的行为和决策,会对金融市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熟悉行为金融学的2大研究内容
第一块:从有限理性的角度来研究人们的分析判断,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第二块:在此基础上我们来思考,这种价格的误差存在以后,它是会很快消失掉呢?还是能够持续存在?
市场上套利是有风险、有成本的,而且有的时候套利者甚至都没有动机去套利,所以套利是有限的。
三、行为金融学对我们日常的2个影响
第一条,就是我们要明白我们的很多判断是不完全理性的,可能是有局限的,有误差的,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不要过于自信,要时刻审视自己可能出现的误判和误差。
第二条,我们同时也要知道市场作为所有人的集合,它也不是完全理性的,市场有的时候是会发生系统性误差的。
经济学与金融学之若即若离
一、学科分类不同: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
金融学是在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研究具体的投融资问题,离实际的应用更近。
经济学讲的是一般经济运行原理,离实际应用比较远。
经济学是基础学科,相当于是素质教育。
金融学和经济学相比,更像是技能教育,功能更加直接,效果显现更快。
二、研究假设的不同:有限约束和跨期优化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约束条件之下的优化,就是人们在给定的约束之下进行优化。
金融学不一样,金融学你可以比作一部时间的机器,是把未来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今天的考量。
经济学是定边界之下的优化,而金融学是突破边界跨时空的优化。
三、研究视角不同:国师之道与百姓之学
四、针对这两门学科,我给你的学习建议
学习经济学最理想的结果是对经济运行的全局有一个理解,深入全面理解经济运行的框架,避免盲人摸象。
金融学是应用学科,要结合应用进行学习,要更加注重实际技能的训练。
达里奥的桥水基金
一、达里奥的过人之处在哪里?
化危险为机会,在市场动荡中获取了高额的收益,这个才是达里奥真正的过人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