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导演贾樟柯: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变革的幻觉里

导演贾樟柯: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变革的幻觉里

作者: 逆光文艺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20:23 被阅读21次

    内地导演里,陈凯歌和贾樟柯的文字功底都不赖,前者有散文《少年凯歌》流传,后者有随笔集《贾想1》,《贾想2》(合称《贾想》)。《贾想》和记录了贾樟柯从1996年到2016年的电影感想,也见证了二十年来中国电影的变化。

    陈丹青为《贾想》写序说“贾樟柯,和他们不一样的动物”,他们,大概是那些有话语权的大导们。从1994年的《小山回家》到《小武》、《站台》、《三峡好人》、《天注定》……贾樟柯始终目光集中在灰色小人物身上,展露他们的悲欢离合、孤独落寞,强烈的悲悯、有质感的真实成为贾樟柯电影的标签。

    《贾想》里贾樟柯吐露了他的梦想、迷惑和愤怒,为中国电影现状担忧,对其他导演的创作直言不讳,更多的是谈论自己的创作,贾樟柯是一个非常犀利出色的影评人。当然,随着电影业的发展,贾樟柯的观点也在改变。

    《贾想》有太多的电影干货,这里只能摘录小部分:

    1、在我们的文化中,总有人喜欢将自己的经历“诗化”,为自己创造那么多传奇。好像平淡的世俗生活容不下这些大仙,一定要吃大苦受大难,经历曲折离奇才算阅尽人间。这种自我诗化的目的就是自我神化。

    2、在我看来,如何评判影像并不在于它的光打得多么漂亮、运动有多么复杂,最主要的是看它有没有表达出现实生活的质感,是否具有一种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

    3、我觉得陈凯歌和张艺谋的电影基本上可以分作两个阶段:成功之前和成功之后。这个之间,变化真是太大了,尤其是陈凯歌。他早期的作品里还是有他很真诚的一面,有很多勇敢的承担,尽管在电影方法上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讨论,像强调造型什么的。起码对当时的中国电影来说,也还是有他的积极作用的。到后来,他基本上是被商业化了,现在做的东西,像《霸王别姬》,那种通俗情节剧的模式,最多只能说是一种具有一定人文色彩的商业电影。

    4、陈凯歌和张艺谋因为角色的转化而开始否定自己原来所代表的价值。陈凯歌说拍艺术电影是自私的行为,张艺谋则热情认同好莱坞的价值。这多少让我失望,《黄土地》、《秋菊打官司》过早地成为一种祭奠。

    5、我觉得“第五代”导演始终是时代潮流的产物,他们没有更新为一种现代艺术家的心理结构。他们通过文学的牵引,来形成他们的讲述,这种讲述背后,是时代潮流。他们几位导演所透露出来的独立思想力、独立判断力,都是有限的。

    6、单从电影《一一》广告上看,我以为杨德昌又在重复以前电影中的毛病。他从前的作品不太敢恭维,即使是最出色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也多意气而少控制。杨导喜欢弄理念,我不喜欢这种气味。但电影开演后,我一下跌进了杨德昌细心安排的世俗生活中。这是一部关于家庭、关于中年人、关于人类处境的电影。

    7、杨德昌、王家卫、李安的电影代表了三种创作方向:杨德昌描绘生命经验,王家卫制造时尚流行,李安生产大众消费。

    8、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的国产电影就失去了创作活力和国际市场信誉。那些国际大导演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几乎没有了国际发行,靠着媒体炒作装点门面。

    9、我仍然觉得,导演要广开言路,但归根结底电影仍然是独裁的艺术。

    10、事实上电影中的真实并不存在于任何一个具体而局部的时刻,真实只存在于结构的联结之处,是起承转合中真切的理由和无懈可击的内心依据,是在拆解叙事模式之后仍然令我们信服的现实秩序。

    11、生与死如此传奇,小津的电影却深深浸透在日常生活中。这个终生未婚的导演,却用一生的时间重复一个题材——家庭。在拍摄家长里短、婚丧嫁娶之余,小津始终讲述着一个主题——家庭关系的崩溃。

    12、联想起田壮壮对我们这些年轻导演的帮助,会觉得事实上他已经承担了一种责任;上要面对传统,下要提携新人,这角色是家族里最劳苦的一员。

    13、我们所有的美学价值判断的标准是“大”、是“有力量”这样的方向。那么软、私人、灰色、个人,好像是这个美学系统里负面的东西,是错误的。

    14、英国影评人汤尼·雷恩在评论金基德的《空房间》时说:“对于一个没有看过蔡明亮电影《爱情万岁》的观众来说,该片还有一点看头,但这部电影只不过是一句用怪音发出的陈词滥调。

    我同意他的看法,请别言必称韩国。

    15、大片的制造者们总是强调观众的选择、市场的选择。但问题是,市场的选择背后是行政权力。(针对《满城尽带黄金甲》和《三峡好人》的排片。)

    16、做导演太久,很难变成一个普通观众,但马丁·西科塞斯没有。他跟你谈电影,没有谈调度怎么灵活、结构怎么样。他只说他的叔叔,只说他的往事,我觉得他可以全身心进入电影,又可以从电影出来,就像一个得道的老妖怪可以随意畅游。

    17、在电影的王国里,去电影节是我们走亲戚的方法。

    18、电影对我的吸引力,还有它提供给我们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我需要那种四海为家的流浪生活,也喜欢和不同工作人员在一起集体劳动。电影让我有机会去到陌生大地,去拍摄风雨雷电,去凝望山川大地。电影帮助我保持着对生活的好奇心。

    19、我不喜欢跟踪电影的情节,对我来说看电影最大的乐趣,是看导演描绘的诗意氛围,没有诗意的电影对我来说是最沉闷的电影。

    20、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侯孝贤导演的样子,他的容貌竟然与我想象的非常相近:个子不高但目光如炬,身体里仿佛隐藏了巨大的能量。既有野蛮生长的活力,又有学养护身的雅致,正是那种一代宗师的面相。

    21、在中国人的世界里,只有侯孝贤能这样准确地拍出我们的前世与今生。

    22、我一直认为,在中国的导演里面,侯孝贤、张艺谋跟冯小刚是最会演戏的导演,他们如果只做演员,也会非常成功。

    23、到目前为止,中国社会整体行为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跟长期的贫穷是有关系的。

    24、有人问我为什么长期和北野武合作,有这么好的老板,我为什么不合作,他不是最有财力的老板,但是最理解创作的老板。

    25、如果你去乡村行走,你会惊讶地发现它在逐渐变成一个老年人、儿童和妇女的世界,因为青壮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去寻找生活的可能性。

    26、拍《三峡好人》的时候,当我真正深入到长江地区之后就发现,社会呈现出一种固化,并没有那么大的流动,大家就是从一个艰难生活流动到另一个艰难生活。无非是从重庆、长江流域,到东莞去打工,生活有本质变化吗?

    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变革的幻觉里。

    27、我刚拍电影的时候觉得特别有激情,觉得电影可以改变世界,但现在我觉得世界改变得太慢了,二十年算三代人,三代人过去了,思维模式没有任何变化。

    28、所以这一两年,从《天注定》开始,我告诉自己就是要直接、坦率。这个片子拍完之后遇到什么命运就让它去经历,作为一个创作者,不要去搞含沙射影、隔靴搔痒。 

    29、我最初感受到的是年轻一代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这里面最主要的一个问题还是灵魂独立,大部分这样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模式还是国家的思维模式,忽略了人本的东西。当经济总量让他们激动、沸腾的时候,他们完全无视别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导演贾樟柯: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变革的幻觉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yl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