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学习训练营#第5次RIA课堂作业(选做)+1群42号
《读书到底是个啥?》
便签拆解链接:第五课便签拆解
今天我们探讨三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改变命运。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为什么历史上对于读书这件事情,会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呢?
下面听我一一道来:
一、读书有用吗?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首诗的诗人是黄景仁,他在自己二十岁的时候回顾自己的过往,感到“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愤愤不平,于是抒发出了这句传诵至今的诗句。
那么,书生真的是百无一用吗?众所周知清朝在乾隆时期文字狱极为盛行,且采用八股取士政策,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读书只学习八股文而不学习实用的学问,所以才会有这种感叹。于是,作者说书生百无一用,说了自己读书最后换来了大半辈子的颠婆和坎坷。进而推导出了读书无用论。这个理论不成立:
首先,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传颂千载的绝句,为诗词作出了杰出贡献。
其次,作者因为读书,在27岁时,授武英殿书签官,成为了官场的一员之后,可以为民解决问题,这是民生的贡献。
再次,作者官场不得志,不是因为读书不够,而是应验了那句话:不是路不平,是你不行,同是读书人,纪晓岚可以重修四库全书,在文学方面造福了全人类,同时获得皇帝的赏识,流芳千古。
最后,还有很多小的俗语可以佐证这个观点的错误: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到“用”时,所以说明,书是有用的;.知识改变命运,知识都能改变命运了,你说有没有用?
所以,如果按照作者的这个理论下去,所有人都相信读书无用,那么就是文化大革命的重演,而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性。
对于这个理论,笃信知识无用的人是最适用的。再有就是非常偏重实操类技能的、简单工作的人适用。但是,现在不是清朝,是21世纪,现在还有多少工作是不需要识字就可以做的?有,但是这个比例会越来越少。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读书一定是有用的。
二、怎样读书才有效?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指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不要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手忙脚乱地去翻书。平时如果不注意自己的积累,那么到了真正实操的时候/真正用的时候,就无法真正发挥最大的效用。
如果我们平时注意知识和实践的积累,加以自己的反思、思考和内化, 那么在用时就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如果不这样去读书,不成体系,无法应用我们的所学,更加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当然,这个方法适用于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储备的人。
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读书要应用于实践,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反思,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21世纪的读书人应该如何自处
知识改变命运,是李嘉诚先生提出的:“21世纪,是知识和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将最大程度地决定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文化的提升。我们身处的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改变命运,是指知识可以给人带来提升,创造财富。
当然你会说,没有知识一样也可以获得财富,比如**企业家,没读过书,白手起家的故事等等。但总体上,知识的丰富程度和财富拥有值成正比。
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获得巨大收益的可能性。你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具备清晰的目标。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类似的例子,那就是周总理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而现在的优秀企业家,没有一个是完全毫无文化的。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知识改变命运,是通过读书,打开了我们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一扇大门。
四、结语
【百无一用是书生】和其他两条的真正的区别在于,本信息的时代是乾隆时代,时兴八股文,打压了读书人的性质,而且,读书只有一条路——仕途。而书生往往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并不精通官场的规则、潜规则,往往在官场上不得志,所以有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真情实感,但不是事实的全部:同是读书人,纪晓岚重修四库全书,还获得了皇帝的赏识,留名青史,这应该如何解释?所以应验了那句话,不是路不平,而是你不行。
其他信息推崇读书有用、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书到用时方恨少,所指的环境不是官场。知识改变命运,是20世纪李嘉诚说的,已经不是八股文的时期了,而且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
而【书到用时方恨少】是讲我们平时要注意反思和思考知识,在实践中清晰了知识的使用方法,并且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这样在用时,才不会方恨少。
最后【知识就是力量】给我们身处21世纪的青年以更
高的要求:读书,不仅仅是有用,而是逐渐成为创造财富的越来越重要的来源。
所以,现在你对读书怎么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