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4日,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停播。
康熙最后一夜这个陪伴了大家无数无聊夜晚的无厘头综艺就这样画下了句点。
(一)
《康熙来了》是台湾家喻户晓的电视谈话性娱乐节目,于2004年1月5日开播,原名《奇怪十点钟之康熙来了》。“康熙”二字分别取自两位男女主持人姓名的第二个字:蔡康永和徐熙娣。蔡康永儒雅得体,小S搞笑夸张,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人凑在一起就像番茄鸡蛋这道万年家常菜,彼此相得益彰。
第一次看《康熙来了》是在大一,彼时还是含蓄害羞的年纪,往往会被小S的出格言论和不羁作风吓到,但同时却又深深喜欢这个肆意洒脱的女孩。当时大陆综艺还是《快乐大本营》、《我爱记歌词》的天下,满屏的青春活泼、积极向上,与普罗大众的核心价值观严丝合缝不敢造次。
每次在宿舍看康熙笑到前仰后合时,室友总是一脸茫然,完全无法理解。偶尔带着室友一起欢乐,她们又无法接受主持人和嘉宾过分开放的作风,甚至觉得少儿不宜。久而久之,康熙就成了我一个人的下饭菜、床头书。
不过,她们还是会重复问我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看《康熙来了》?
恩,为什么呢?
是因为可以看到台湾文化,了解台湾风土人情?
因为,突然发现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以有如此迥异的看法?
是喜欢美食part,对着电脑屏幕流口水?
因为可以看到很多世俗无法接受的那些人在节目上剖析内心,从而更加理解人与人的不同而心怀包容?
是单纯喜欢小S毫不做作的性格?
是喜欢蔡康永呵护小S的温柔模样?
抑或是总能被陈汉典的美食问答戳到笑点?
恩~
都有吧。
(二)
《康熙来了》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大概是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吧。
原来女孩子可以吃男孩子豆腐,可以毫不遮掩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撒娇彪悍敏感坚强这些看似截然相反的形容词可以用在同一个人身上。
原来男孩子可以化妆打扮穿女装,可以双膝并拢手叉腰,可以任性地像八岁孩童,也可以成熟稳重不动声色。
原来男孩子可以喜欢男孩子,女孩子可以喜欢女孩子。
原来不同的职业会有同样的烦恼,不同的国家会有同样的观念,不同的表达说的是同一个想法。
原来鼻子里的假体可以是自己身上某一处的骨头,原来整容不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原来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我们可以欣赏可以评论可以不屑但无权抨击无权歧视。
原来爱一个人可以这样。
原来还有人信这个。
原来他竟然碰到过这样的事。
原来这是真的。
原来这是骗人的。
原来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情,好吃的食物,好不一样的人生。
(三)
还记得和小S互怼的赵哥,双眼皮割了这么久应该已经完全恢复了吧?
总是被讲与Kid不和的Leo,最近很屌哦。
总是被S和康永追问罗志祥的恺乐,再也不用回答这个问题了。
动不动就哭的瑶瑶去了娜姐的《偶滴歌神啊》,人设依然是性感的大胸妹。
总是被S亏得刘真老师还是那么爱买鞋子吗?
黄国伦老师上别的节目不会被抢话了吧?
不晓得张克帆有没有瘦一点~
曹西平大哥,上了年纪要学会心平气和,不要轻易生气哦。
大姐大罗霈颖应该还是那么爱美吧。
陈为民应该还是那么会把妹吧。
还有,能把S呛到无力还嘴的安钧璨,大家会永远记得你最好的那一面。
(三)
还记得最后一期蔡康永哽咽着说,很担心习惯看康熙的人以后不知道要看什么。似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呢。转眼间,康熙已停播近一年,我们也并没有因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各种网综层出不穷,霸占着各大视频网站,类目之多让人眼花缭乱。
是啊,康熙来了,又走了。我们不舍过,留恋过,转眼又忘了。
但是《康熙来了》留给我们的东西还在,于是我在与朋友讨论性取向的时候想到你,在看到艺人在别的节目上卸妆时想到你,在翻遍各大视频网站都找不到合适的节目可看时想到你,在S发微博时想到你,在台湾某三线小艺人赫然出现在热搜榜时想到你……
你呢?
再见康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