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如意,总会发生不愉快,事情发生后,我们习惯性的责怪别人。然而正是这样遇事推脱责任的想法,让我们在生活和职场中处处碰壁。
当我们责怪他人时,大概是哪些想法呢?
1.受害者想法
“都是你的错,如果不是你.怎么怎么样,导致xx出问题,我怎么会失败”。
我们习惯性的把所有错误都推给别人。把自己处于受害者地位,为自己行为开脱。
公司做个项目,你分到的模块是困难部分,最后没有按时完成,被领导批评。你委屈的想“这怎么能怪我?这个主管怎么这样呀,如果不是他把最难的部分分给我,我早就完成了”。
快,让我好受点你为什么不愿承认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因为一旦承认就意味着:我能力不行。
人类天生就很难承认自己的弱点,说“我哪个方面不行”。即便是别人指出你的错误来,你都会恼羞成怒。同学跟你说“你英语怎么才考了56分,你要多练一下”,你怎么回的:“你也不看看你自己,有比我好到哪里去吗?”。更何况是让你自己承认你的错误,这么高难度系数的事情。
2.大反派想法
"这个人顽固不灵,我跟他说了,他也没法理解,那就干脆不解释"
我们如果对别人贴负面的标签:脑子理解力慢,思想老旧..... 自己就会对别人产生轻视感,这样当你做错事说错话,你觉得无所谓。
你跟朋友约好一起逛街,结果到点她没来,打电话去问,她说:“你平时做事慢腾腾的,我以为要1个小时后呢”。
当我们受到不平等待遇,我们容易把自己当受害者,错误全是他人的;当你伤害别人,就会给自己找理由。
关键对话里的一句话,说出了受害者想法和大反派想法的实质:
受害者和大反派式想法的本质是对事实极不公平的歪曲,出现这些想法表明我们在情绪失控时对对话双方做出了双重标准的判断。
3.无助者想法
“我不行” ,"这事我做不到"。
如果说受害者和大反派想法是在为我们做过的错事找借口,无助者想法就是为消极面对问题找借口。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习得性无助”,百度百科解释是“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面对困难和挑战,第一反应是“我不行”“我做不到”,在还没尝试的情况下,就感到无助,绝望。
然而,上面三种想法只能掩盖错误,却无法解决问题,要想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在意识到在为错误找借口时,暂停交流,构思正确想法,所谓正确想法,也就是引导积极情绪的想法。
要想构思积极想法,你需要:
【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
当你认为错误都是别人时,问自己“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通过事实,而不是主观臆断(你自己的想象)来分析,你是否有责任?你的认知是否有偏颇?
【把大反派视为正常人】
如果你在对话中把对方视为险恶小人,对他们肆意诽谤,你应当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样问可减少你负面情绪。
【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在对话中抱怨无力改变事实,可以通过反思初始目的的方式改变错误想法。你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希望为自己、为他人、为我们的关系实现什么目的?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你现在该怎么做?
无助者,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行动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