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之自信”这个词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但是确实很形象的描述了一个状态------一个自己与周遭环境的状态。今天我想聊聊这个自己和周遭环境关系的一个话题。
一直以来,人们在定义成功的时候都是跟努力和坚守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但凡有人获得一点点小的成绩都会不由自主的跟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比如刚刚过去的四级英语考试,考的好的人说的是,“我这次还是复习了的”,“嗯,努力还是有回报的”这样之类的话。确实很多时候我们这样解释自己的成绩和收获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一个准则都试用所有的场景吗?其实仔细想一想就能渐渐的明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所有的准则都有一个适用的边界。每一种解释都只能适用一个方面。那所获的成绩都是努力和坚守的原因吗?还有别的原因吗?
说到这个话题,我就说说我们公司。我们公司是一个保险的销售公司,公司的业绩需要靠销售人员的业绩来体现。(而我是一个公司的内勤,负责推动销售人员的业绩)整条链条是这样运转的,内勤定工作的节奏和激励的方案,外勤负责销售。整体上内外勤都是相互配合的。销售这个职业其实就很多元话,一个保单的促成很多时候有很多的因素。当然有我们说的努力的因素,比如:销售的技能,逻辑话术,和一些心理技巧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公司先训练,再去市场上检验。然后再回公司调整,再检验的一个反复的过程。这样慢慢积累出来的销售经验就是一个靠努力可以加快成长的点。别人一天见两三个客户,你每天见五六个,那你积累经验和锤炼技能的速度就要比别人快一点点,这个是肯定的。可是能否成交呢,这个一定是努力和坚守就一定能成功的吗?我采访过很多的业务员。很多业务员很勤奋,每天都是按照标准每天见5分客户,按照正规的流程销售,但是很多时候半个月也不能成交一单。但是有的业务员平时也不怎么见客户,就是到关键的时候出去见一两个客户就可以成交一单。按照成功的定义,这个不符合逻辑啊。那个越努力的业务员为什么还没有那个懒散的业务员业绩要好呢?这个时候可能我们就要想一想成功的原因真的是我们看似那个理所当然的原因吗?
我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二战英国空军的飞机失事率很高,就请人加固飞机,因为整体配重原因加固的地方有限。这个时候加固哪些地方是对的呢?一个工程师看看飞回来的飞机,机翼上满是弹痕,工程师说:看来机翼要加固。这个时候一个数学家说,不对,我们应该加固机头和机尾,因为如果机翼满是弹痕都可以飞回来,那么那些没有飞回来的飞机应该是中单了别的地方没有飞回来。
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很多时候通过成功和成绩本身获得的一些经验就是真的吗?可能不一定。就好像我们看到:成功=努力+坚守,其实这只是我们的推导而已,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看到一些更复杂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可能就只能从那些“没有飞回来的飞机”身上获得。但是往往我们在面对这些“没飞回来的飞机”时总是不屑一顾。我在我们公司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一个业务员业绩比较好的时候,所有人都围着他,他不停的分享自己如何的坚持和如何的努力,如何的通过自己的智慧最终做到这些业绩。然后大家也把他成功的这些分享当成金科玉律。但是当这个业务员遇到瓶颈开始业绩下滑的时候,这些关注就都会消失。这个时候其实就是考验一个人真正的智慧的时候,他如果能够静下心来仔细的的复盘自己的得失应该会有很多收获。但是这个时候这些业务员会说这样一句话:“我可能不适合这个行业把。”然后我们就会看到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当在业绩好的时候,是因为我的努力和技能。当我业绩不好的时候,是这个行业不适合我,不是我的问题。市场还是这个市场,为啥会有这样两种结果的呢?真的是市场的错吗?其实你如果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仔细想一想就可能会有发现。只是我们在最初的归因可能就错了,我们总觉得我努力了坚持了就一定可以得到结果,但是成功的因素本来就很复杂,当我们做到了努力和坚持的时候并不一定可以反推出自己想要的成果。而真的当这些暂时失败的结果出现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不断的跨越这些暂时的困境。
很多大咖能够在不断失败中越挫越勇是因为他们确实能够理解这样的一问题,困境是暂时的,努力不是全部。之所以他们能够理解,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他们曾经成功过。成功过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你曾经成功过一次你才能体会到暂时的困境是必须经历的,市场本身就伴随各种的困境,这是无法避免的。走出来就可以通往我们想要的局面。
成功是如果得来的,可能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市场不会错,如果我们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错的应该是我们,而不是市场。我们只需要在跌倒够抖落身上的尘土,然后继续前行,剩下的又何必在意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