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麽会远?”
这是古龙武侠小说《天涯明月刀》的开头。
不见景,不见人,简短的三句话,悬念重重,令人回味。
节奏明快,语言极简,曲折婉转,似有宋词小令之风。这种意象的营造,瞬间将天涯之辽远,浪子之孤独展现于眼前。
“明月是什么颜色?”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里?”
“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
明月,在古诗词中有思乡、相思、忧愁、美人、永恒之寓。
而此明月,是海蓝色的,深沉,忧郁。此明月不在天,而在他的心中。通过这种曲折的表达,营造了孤单、忧郁、深沉之氛围,也让读者不由展开联想:未来的主人公,莫不也是如此忧郁惆怅?
“刀呢?”
“刀就在他手!”
“那是柄什么样的刀?”
“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彷佛是空的!”
“空的?”
“空空蒙蒙,缥缈虚幻,彷佛根本不存在,又彷佛到处都在。”
“可是他的刀看来并不快。”
“不快的刀,怎么能无敌於天下?”
“因为他的刀已超越了速度的极限!”
由天涯而写到明月,由明月又写到刀,由刀又写到辽阔寂寞的天涯、皎洁忧郁的明月,有重叠往复一唱三叹之感。而读者,自然而然想到用刀的人——他一定也如此寂寞、忧郁。
空空蒙蒙,飘渺虚幻,根本不在,无处不在……这是怎样玄妙的刀?
不禁想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所言:舍利⼦,⾊不异空,空不异⾊,⾊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识,亦复如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①。这个哲理,永恒不变。
“他的人呢?”
“人犹未归,人已断肠。”
“何处是归程?”
“归程就在他眼前。”
“他看不见?”
“他没有去看。”
“所以他找不到?”
“现在虽然找不到,迟早总有一天会找到的!”
“一定会找到?”
“一定!”
这段又让人联想到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行人望,天涯路杳,何处是归程。归程在眼前,寻不见。寻不见,终可见。
开篇楔子——惊奇之笔,悬念重重,让读者有种一探究竟的急切阅读期待。
古龙这部小说开篇营造了一种渺远空旷、孤独寂寞的境界。虚实相生,空色一如,这种表达,着实让人喜欢。
注释:
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经》的名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正说明,物质现象和虚空(正确的应称为‘空性’),虚空和物质现象,是不一不异,现象是万法之相,虚空是万法之性。
佛陀告诉我们,把物质分析成极微,再细分成‘邻虚尘’——接近虚无的微尘。再分析下去‘即实空性’——就成为虚空。最后告诉我们说:‘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