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一书,让我对于如何成为某个领域里面的杰出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去提高。
当众人都觉得各行各业里的杰出者之所以厉害,是源于他们的 “天赋” 时,这本书的作者,通过研究众多天才童年受过专业训练的经验来证明,其实不然—— “天才” 的成就往往源于他们的 “刻意练习” 。
这本书讲的是刻意练习,介绍刻意练习是什么、为何如此有效、怎样在各种不同情形中运用它。当然,概念、道理都好懂,践行起来却极其不易。
这种刻意练习,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与简单反复做事情的 “天真练习” 不同,它具备4大特征:
1、要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2、必须专注
3、要有反馈
4、要走出舒适区
通过有目的的练习,大脑会因其适应能力而调整,甚至因此改变结构。书中通过对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研究实例来论证。
有目的、正确、持续的练习,会让练习者逐步构建自己的心理表征,以便更好的发现规律和应用到其他领域。
关于这个心理表征,我理解可能是刻意练习到突破了一定的阈值,大脑会形成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或模型,就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经常发现一些高手,通常都是一通百通,也就是这个原因。
整本书看下来,虽然看似简单,就是介绍何为刻意练习,用各种研究案例不断地论证刻意练习的作用,大致介绍运用的方法;但是,对于想在专业领域提升自己的朋友,还是值得一读。
看完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简单谈谈我的体会:
1、「刻意练习」与「1万小时定律」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拿来说事,书中一开始也一直在说「1万小时定律」的问题。
我倒觉得「刻意练习」是「1万小时定律」的补充或前提。我经常跟身边的伙伴分享:任何事情要做到得心应手,甚至到达专业水平,往往要经过 “1万小时” 的刻意练习。
这里的 “1万小时” 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准确数字了,老外比较喜欢纠结数据的准确性。 “1万小时” 只是指一个很长的时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学习不同的领域知识、技能可能需要的时间并不一样。但大多存在一个突破专业水平瓶颈的时间阀值,跨过这个阀值,水平和层次就会上去——这便是我理解中的「1万小时定律」。
因此,它与「刻意练习」两者关系密切,方法再好,没有长时间实践的积累,也容易流于表面、纸上谈兵。
2、有目的、正确、持续的练习,在学习、工作中都特别重要
大部分人学习都是茫然的,或者人云亦云。其实,最好的、最有效的,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要学什么,然后定义明确的目标,围绕目标制定详细、具体可以落地的计划,然后雷打不动的执行,这样的过程才能保证专注。
当然,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反馈,学习过程中要给自己找反馈点,有反馈才知道自己学的怎样,而不会陷入以为自己已经学会的自嗨当中。
最后让人容易半途而废的是:任何学习都是不容易的,如没有极大的动力和自律,很难坚持下去。因为大部分人习惯了舒适区的安逸,厌恶为短期内看不到好处的事情付出,好比读书这件事。
因此,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杰出者,刻意练习至少是通往成功的法门之一,能帮助自己在通往高手的路上更加顺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