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不仅是知识的差距,更重要是思维模型的差距。”
01
—
如果要让我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改进思维模型”中做个优先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把“改进思维模型”放在第一。
因为,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模型是“错误”或者“狭隘”的,即便他能力再强,也有可能会搞错方向。
就比如说,对于学习知识,有些人的思维模型是:知识越多越好。
学得越多,知道得越多,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所以,他要解决的问题是:我要尽可能地投入时间来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
但另外一个思维模型是:学海无涯,而吾生有涯!
我需要的,不应该是全部的知识,而是用来解决自己核心问题的知识。
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提出针对性的问题,确立目标及划定学习的边界,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学习知识、寻找答案。
02
—
我现在笃信:造成人与人之间认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思维模型的差距。
要想提升认知层次,最主要的就是要改进思维模型。
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极难。因为思维模型一旦成形,就会像习惯一样,根深蒂固,很难做出改变。
所以,我在想,如果我能掌握一些能改进思维模型的思维模型,在遇到全新的事物,或者是颠覆性的想法时,
愿意保持开放和尝试的态度,或者愿意自我革新,愿意打破自己固有的想法,
那我就一定能让自己的认知获得成长,并且获得更多的视角去思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03
—
能改进思维模型的思维模型,我最看重的是以下两种:
第一种:成长型思维。
有句话正好能表达这种思维模型:“天赋只是能力的起点,每个人都有增长的潜能,思维模型的改进就是一种机会”。
所以,我虽然觉得我没多少天赋,但我依然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就看我如何改进自己的思维模型,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
就比如,我今年都试着开始借助AI来进行工作了:
我作为甲方,负责提需求和挑选作品;AI作为乙方,负责“生产”候选作品。
当然,现在AI“创作”的东西有的粗糙了一点,只能当玩具。
但我想提醒自己,AI无时无刻都在进步,我需要时刻关注它,学习它。
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不断地迭代优化,它将会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
04
—
第二种:系统性思维。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世间万事万物皆是系统。
正因为系统的存在,人、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各种因素交织成网,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要解决一个问题,有时候更依赖于另一个关联问题的解决。一个问题的解决,也往往能解决相关联的问题。
所以,我应该要带着关联性、全局性、系统性的理念,能对各种思维模型进行组合,然后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定义及解决问题。
比如,我最近有个总结--“做事形成可快速纠错的闭环”,其中就用到了三种思维模型的组合:
第一个是“战略思维”:把模糊的事情提前想清楚,再有针对性地拿出行动计划。
第二个是“成果思维”:对目标负责,要拿成果说话!在结果没出来之前,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目标服务的。
第三个是“迭代思维”:从一个最小的内核开始,通过快速的纠错和一次次微小的迭代,来达成或者无限接近目标与结果。
05
—
最后,总结一下:
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不仅是知识的差距:
你知道的,我不知道,你懂的,我不懂,那你自然就会比我更有优势。
更重要是思维模型的差距:
你思考问题,不会拘泥于当下,眼光放得长远,
我思考问题,纠结于具体事情,总是困在局部,
那你自然就会比我更有高度。
所以,提升认知不只要增长知识,还要不断地改进思维模型。
让自己成为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具有学习意识,能接受自己暂时的不完美,愿意随时打破自己狭隘的思维,不断改进,相信认知是可以提升的。
让自己成为一个系统性思维的人,具有系统性、全局性解决问题的理念。
碰到问题,试着把各种思维模型组合起来,学会用更多的角度去看待现实,把错误模型从自己的思维体系中移除,逐渐地填补上认知空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