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晨读,和学生们一起诵读《声律启蒙》,心中突发奇想,能不能带着孩子在这个点上再向前走一步?若是只停留在读与背这两个点上,是不是“可惜”了这份经典?可是怎么走?走哪儿?心中并没有答案。周末在家,查阅资料,关于《声律启蒙》、关于《笠翁对韵》、关于“对课”……为了心中那“小小的一步”,我忙得不亦乐乎!
在百度中,关于《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是这样介绍的: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为代表性一种。
《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的著作戏曲家李渔的作品,因李渔号笠翁,所以书名为《笠翁对韵》,这本书与《声律启蒙》略有不同,虽也是按韵分编,但是这本书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声律启蒙》是指向于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在内容上要简单许多。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这两册书,为儿童了解“对子”打开了一扇门(对联与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种表现形式),作为传统文化,要在理解、运用与传承上下点功夫,如何传承这种对联文化?上海交大附小的丁慈矿老师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丁老师从一个“趣”字着手,带领学生了解汉字的趣味,在玩中去开展各种有趣的对子游戏。开发“对课一、二、三课程”,在读读背背,背背玩玩中轻松畅游了一番!
了解了对子的有关知识,借鉴丁老师的一些经验,我计划把前四周《声律启蒙》的内容进行一次呈现:
目标:会读、会诵、会唱、会对
第一关:我会读
多种形式朗读:自读、合作读、对读、二重读、集体读
第二关:我会诵
填空、接背、抽背、小组背、集体背……
第三关:我会唱
套用学过的歌曲曲调,用对子进行填词,创作对子歌
第四关:我会对
从一字对开始:
四季对:春、夏、秋、冬
景物对:花、鸟、虫、鱼
词语对、短语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