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810833/d9ad69404e9b8bec.jpg)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十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
次年二月,苏轼抵达黄州,在那个冰雪融化,乍暖还寒的季节里、失意孤独的苏轼写了一首温情绵绵的词。
《南歌子.感旧》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
半年眉绿未曾开。
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
尊前一曲为谁哉。
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这首词是苏轼写给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的。
王闰之是原配王弗的堂妹,她的出身虽不及堂姐那般闪耀,但性格和王弗一样,知书达礼,温柔贤惠。
王闰之在王弗死后第三年嫁给苏轼,那时苏轼三十三岁,正是意气风发大好年华的时候。她陪伴苏轼前后共25年。
其间,苏轼受到革新派的排挤,远离京城,从杭州通判到密州、徐州、湖州三地知州,怀才不遇,漂泊不定,王闰之便成了支撑家庭生活的贤内助。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
自去年七月被捕,与妻分别,年底获释到今时二月谪来黄州。
正好是半年时光,想必爱妻日日眉心紧蹙,未曾开颜笑过。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
运用了韩愈《感春五首》”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和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苏轼将他与妻子二人的隐隐怅然与丝丝思念写在了字里行间里。
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王闰之独居一隅,只有明月、清风作伴,任何人在此刻也无法猜透她的心情。
一个“猜”字,写出了王闰之思夫时的那份落寞的心情。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
这是一个对偶句,描写了自然界的变化。春雨融化了冰冻,暖风吹走了冷灰。
尊前一曲为谁哉。
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对着美酒,一首曲子为谁唱呢?有心保留一首没有唱完的曲子等着你的到来吧。
没有广厦万间,没有绫罗绸缎,可一点都不妨碍他给夫人接风。
特留曲终一拍、专等夫人你来对酒当歌,苏大诗人的豁达与浪漫在这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说苏轼是“浪漫”一词的鼻祖都不为过。
三个月后,苏轼的弟弟苏辙送嫂嫂来到黄州,至此,夫妻重聚。
在荒芜的土地上,王闰之与苏轼一起赤脚耕作、喂畜养蚕。陪伴苏轼在黄州度过了被贬后的最艰苦的生活。
最好的婚姻,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你知我的不易,我懂你的艰辛。
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不忘当初为什么在一起。
无论贫穷与富有,都愿意和你在一起。
我们一起携手见过彼此青春帅气漂亮可人的模样,待垂垂老矣,也要十指相扣共同见证你我倏忽老去白发婆娑的容颜。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10833/93f475fedf2f467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