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和深度思考同样重要的,是学会这 5 种多元视角

和深度思考同样重要的,是学会这 5 种多元视角

作者: 苍简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09:43 被阅读17次

    转载自公众号:LinkedIn-China

    猎豹CEO傅盛曾说:

    一个创业者想要成功,首先要用上帝视角看事情。

    所谓上帝视角,就是将自己深入其中,能敏锐感受内里变化;抽身其外,又能让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观察很多事情的发生和结果。

    的确,如果看问题的视角只有一种——即从自己出发的视角,我们看到的世界就会过于局限。

    要么是陷在情绪里,停留在当下的感受里难以自拔;要么是无法看清自己的真实渴望,永远被当下欲望所牵引。

    这时,如能引入多元视角,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情境,产生截然不同的想法与感受。

    打个比方,当我在用相机拍摄我家猫的时候,正常情况是平视拍摄。

    但如果转换视角,改成俯视拍摄、仰视拍摄、航拍拍摄、从侧面拍摄,或者微距拍摄,就会带来一些新的发现。

    image

    比如在微距拍摄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她的眼睛跟琥珀非常相似,她的耳朵里和耳朵尖上有很多细小的绒毛。

    这就是多元视角,即你怎样看,以及你将它看成什么的角度转换。

    多元视角到底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好处呢?

    • 第一,它能带来以前不曾意识到的新发现。

    • 第二,它能帮我们更快速更清晰的解决问题。

    有一项科学记录表明,在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时候,愿意采用多元视角的人,往往比那些只从自己视角出发的人获得更多成功。

    而《多样性红利》的作者佩奇则说:“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一个能让答案一目了然、脱颖而出的视角。”

    那么,除了从自己出发的视角外,还有哪些视角能让答案一目了然、脱颖而出呢?

    本文作者艾菲,深度思考者,优势教练&个人成长教练,前500强外企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在自我觉知、自我成长与实现的路上已经坚定地走了多年。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艾菲的理想”(id: xiaoyaolsh)。

    image image

    上帝视角

    上帝视角这个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小说的写法中有上帝视角,电影的拍摄中也会用到上帝视角。

    关于上帝视角,猎豹CEO傅盛曾分享过他的实践体验。

    他说:

    有一段时间,每次有人离开公司,我都会受很大的心理影响。

    后来,运用上帝视角之后,我就将整个公司看做一个生命体。

    因此,人员的进出,不论对个体进化,还是组织进化,其实都是好事情。

    在理解到这一层后,我就开始大刀阔斧,拆分事业部,鼓励内部创业,出售部分业务等等。由于这种竞争,必然带来很多人的不适,也会造成人员的一些交替。

    其实在以前,我的内心特别接受不了,包括一起工作多年离开的人,但现在我会认为,那都是彼此进化的一部分。

    有的时候,环境变了,我们需要进化;进化不了,离开了,大家也只是在不同的轨道上。

    今天,我能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一切。

    当他用从自己出发的视角看公司里人来人往这个问题的时候,总会感觉伤感。

    image

    但当他转换视角,跳脱出来,开始用上帝视角审视一切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的感受其实无足轻重,而公司也不过只是一个需要进化的生命体。

    人进人出只是生命体进化的必由之路,而这一切都是非常自然、合乎自然法则的。

    为什么上帝视角能让傅盛在心理上产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呢?

    因为这个视角能让我们从我这个壳中抽离出来,成为自己生活与生命的一个旁观者或俯瞰者。

    作为旁观者或俯瞰者,看到的内容自然就与我所看到的内容大相径庭,产生的感受也因此完而全不同。

    所以,我感受到的伤感不过是自然进化历程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我感受到的伤痛也不过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必然会经历的事情。

    在我们身上所发生的每一件大事,爱恨别离也罢、生老病死也好,在旁观者看来都不过是十分正常的小事,它们的出现和消逝就像是飘过眼前的一片浮云或一丝青烟。

    因此,上帝视角能让我们用一种完全无我的姿态看一切,看众生,看世界。

    所以,当启用上帝视角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受到更多的释然与超脱,它是一种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超脱的有效视角。

    image

    宇宙视角

    先讲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名美国前宇航员,他搭乘宇宙飞船去往太空,每天从太空遥望地球,一开始他关注的是哪里是他所在的国家和城市,哪里是别的国家和地区。

    然而,随着在太空中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开始被这个蓝色星球整体的美深深打动。

    image

    回到地球后,他决定把在太空中看到的蓝色星球的美展示给大家,展示给来自于全世界不同国家的人们。

    于是,他成为了一位进行环球演讲的慈善大使,呼吁全人类要保护地球,地球上生活的不同国家和种族的人民其实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宇宙视角能将我们禁锢已久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地区与地区、公司与公司、个人与个人的界限彻底打破,从而带给我们更为广博的胸怀以及更加宽阔的视野。

    更为广博的胸怀与更加宽阔的视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它会深刻改变我们的世界观,而世界观的改变会深刻的影响到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做的判断、思考和决策,从而影响我们的一生。

    同样是宇宙视角,著名科幻小说《三体》又有不同。

    太阳系预警系统已于五小时前证实,对本星系的黑暗森林打击出现。

    这是一次维度打击,将把太阳系的所在空间维度由三维降至二维,这将彻底毁灭太阳系中的所有生命。

    预计整个过程在8-10天内完成,截止公告发布时,太阳系三维空间向二维的跌落仍在进行中,且规模和速度正在扩大。已经证实,脱离跌落区域的逃逸速度为光速。

    政府提醒所有公民:逃逸速度远大于目前人类宇宙飞行器的最高速度,逃亡成功的可能性为零。

    这段于平静中蕴藏着毁灭力的文字正是来自于《三体》。

    在看到这段太阳系被宇宙中其他星球降维打击从三维(立体的)打压到二维(平面的)的文字时,当你站在宇宙之中亲眼目睹这一切时,不知你心里会涌起怎样一种感受?

    image

    于我而言,是在长时间焦虑后感受到的永恒宁静,是人类、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渺小;与此同时,我也产生了一种觉醒,一种应当放下控制欲的觉醒。

    这就是宇宙视角带给我们的改变:更广博的胸怀、更宽广的视野,彻底的宁静感以及越来越少的控制欲。

    image

    时间线外的视角

    在上帝视角和宇宙视角之外,还有一种很特别但很少有人提及的视角,叫做时间线外的视角。

    什么是时间线外的视角?它说得是让自己退后一步,离开正在进行的一切,站在时间线的后面,注视它,感受它。

    这时,你会感受到什么?

    眼前这根时间线代表的正是你的一生,它像是一条不断奔涌向前的河,不论你是否正在其中,还是已经退后一步,它的奔涌都从不止息。

    当你将眼前遇到的事和当下强烈的情绪放在这根时间线上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不过是你整个人生中很小的一段、一个点,甚至是比点还小的一抹轻微印记。

    然后,可以试着将目光投向这条时间线的前方,这时你会发现前面的路还很长,生命中很多美好的可能性还未展开,生命中很多很棒的未来还等着你去探索与创造。

    image

    这时,眼前那些痛苦和焦灼的情绪开始逐渐变淡,变成了人生长河中的一个小插曲,一段小过往,一个小小的点,或者只是一抹淡淡的印记。

    你的内心也开始走向平静而宁和。

    这样一种视角的转换很像是从微距拍摄变成了航拍,随着拍摄角度的巨大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念头也都跟着转变了。

    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也经常使用的一种视角转换。

    每当被眼前的情绪、困难所深深困扰的时候,我就会尝试着退后一步,看着眼前奔涌而去的时间线,看看它的过去,看看它的现在,再看看它的未来。

    然后就会平静下来,意识到人生还很长,不必急于一时;人生还有很多美好的可能性,眼前的痛苦只是生命中的一段经历。

    也许在未来某一天,想起这段经历的时候,不但不会痛苦,反倒觉得珍贵。

    image

    站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视角

    之前遇到一位来访者,她说非常想要离开在学校任教的工作,换个行业重新发展。

    然而,当我问她:“假如你已经换了一个不错的工作,时隔五年之后,再回头看现在,会有什么感受?”,她忽然痛哭失声:我不想离开,我舍不得。

    后来,她对我说:

    到现在,我才终于意识到我其实深爱着这份工作,之所以想要换个行业不过是因为我实在讨厌现在工作中的一部分,就是评职称的那部分。

    所以,我非常痛苦,一心只想逃避,想要离开,却忘记了对这份工作的深爱。

    如果仅从当下视角出发,这位来访者是一心一意的想要摆脱现在的工作。

    为什么?因为工作中的评职称部分让她极度厌恶和难以忍受,同时她也没能找到好的方法去面对这一部分,于是日积月累下来就成了摆脱现在工作的巨大动力。

    image

    当我问她:“假如你已换了一个不错的工作,时隔五年之后,再回头看现在,会有什么感受?”的时候,她就被我带出了持续已久的情绪,发现在那强烈的厌恶之外(对评职称的厌恶),自己还深爱着教书育人。

    这就是站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看问题的视角所带来的,它能让我们从此时此刻的纠结中抽离出去,站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回望。

    于是当下的强烈情绪和纠结就会淡去,被情绪掩盖的真实就会浮现。

    image

    临终视角

    比站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视角更进一步的是:临终视角。

    下面是知名癌症科普公号菠萝因子的作者菠萝在今年2018年大年初一发出的文章:

    大年三十,我正式从制药公司辞职,准备搬回上海,全职做儿童癌症公益。

    image

    朋友说你这个弯拐得有点猛呀。确实,这意味着我要离开美国,也要离开一线科研,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我和太太在美国学习和生活了10多年,非常习惯。

    工作稳定,有房有车。居住的城市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对小孩来说,海洋世界,乐高游乐场,甚至迪斯尼都是周末随时可以去的后花园。

    从中国到美国,从本科到博士,从学校到公司,我已经做了10多年的科研,我喜欢挑战未知世界,喜欢试验成功时刻的惊喜。

    父母也可以很骄傲地对周围人说:“我儿子是美国一线科学家,在世界最好的药厂之一研究抗癌新药。”

    突然全部放弃,搬回国做公益?这个弯确实转得很猛,但下决心并没有想象那么难。

    • 太太说:“我支持你,或许真能回去改变一些事儿呢。”我知道没有后顾之忧。

    • 捐赠者说:“不着急,我们要做一个长线的公益!我知道这是事业而非工作。”

    • 很多好朋友说:“挑战很大,但如果你要做,我肯定全力支持!”我知道有人同行。

    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心说:“如果生命只剩一年,你想试试么?”答案非常清楚。

    image

    这就是临终思维。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真正在乎什么的时候,可以尝试临终视角。

    它能帮我们滤尽铅华,看清内心真实渴望,甚至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打个比方来说,这种感觉就像是站在潮水刚刚退去的海滩之上,破碎的、完整的、漂亮的贝壳在一瞬间全都露了出来,一览无遗,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时,我们不再寻找答案,因为答案就在眼前。

    正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那场著名演说中说的:

    在17岁的时候,我读过一句格言,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这句话从我读到之日起,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吗?

    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

    在我们无法做出重大抉择的时候,可以试着启动临终视角,从而帮我们穿透层层迷雾,看清内心的渴望,以及核心价值观。

    **写在最后 **

    《反本能》的作者卫蓝曾说过一个词,叫做:路径依赖,说的是:

    当我们长期进行一种行为的时候,大脑会慢慢形成一个专门处理这个行为的绿色通道。

    所以当自己面临相似的场景时,大脑会对这种行为进行优先选择,并进一步形成自动化反应。

    单一视角也是一种路径依赖,而当我们变换视角,就等于是脱离了早已习惯了的路径依赖,于是就能发现以前未曾发现的重要事实,甚至是隐藏在冰山下的潜意识。

    image

    而这一切能有效帮助我们摆脱当下的情绪困扰、更加理解别人、同时也做出与真实自我更加贴近的选择。

    正如那句古话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深度思考同样重要的,是学会这 5 种多元视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pr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