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谨以此文送给我的老父亲,略表女儿对您的崇敬之情!
一直以来都想写一写我的父亲,这个给了我生命,呵护我长大,并且又帮我抚养、教育出一个优秀女儿的老人。几次提笔,又不知该从哪里下笔,如此三番。今年,父亲的身体健康是个问题,病病殃殃持续了很久,生日前夕又做了个心脏手术,更是羸弱。看他每日里静坐在树荫下,望着某一个地方发呆,心里莫名升腾起一种必须写写他的冲动和心酸。这个头发花白、满脸憔悴、坐在藤椅上打盹的老人,就是我心目中那个曾经儒雅、随和、睿智的父亲吗?
父亲和共和国同岁,生于一九四九年农历五月初一,所以今天是父亲七十五岁的生日。
祖母在世时常说,她的三个儿子的生日都不好,伯父出生在农历七月十五,叔叔是农历二月十四。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们三个确实是命运多舛。自从五年前祖母走了之后,父亲就像失去了生命中的屏障,健康日趋下降,五月份,父亲又做了一次心脏手术,身体更是大不如以前,走路缓慢,双腿像是灌满了铅,抬不动,看着沉得很,鞋底摩擦地面的声音很重。父亲的食量也下降了很多,从医院回来后,医生叮嘱一日三餐要吃流食,尽量减少难消化的食物,怕他营养跟不上,给他吃了一次炖鸡蛋,却让他胃里难受了好几天,从此拒绝进食鸡蛋。人老了,就像小孩子一样,各种功能都跟不上了,有时候还任性的很,这也是返老还童的表现吧。
父亲勤劳、朴实,诚实、善良,待人宽厚和善;父亲聪慧过人,他身上有文人的斯文、儒雅,也有农民的忠厚老实、勤劳本分;有匠人的灵巧精细、认真执着,也有军人的坚韧刚强、豪爽大气。父亲是平凡的人,但也有不平庸的人生;他怀才不遇,委屈了大半辈子做了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他在人们心目中是好人。
父亲是开封高中的老三届,有文化。父亲兄弟四人,他排老三。父亲的祖上是开私塾的,也算是书香门第,到了祖父这一代,家道没落,田产和房屋都成了别人家的,在填饱肚子都很困难的年代,祖父母还是把几个儿子送进了学堂,弟兄几个很争气,成绩很好。小小年纪的父亲考进了当时最负盛名的开封高中,当时在全县范围也是屈指可数的学生。可惜高考时赶上文革,完美地错失了北大清华的梦想,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高中毕业回乡的父亲没有碌碌无为,先后在大队学校当过老师、在公社当过广播员、在公社文教办当过办公室主任、后又在大队里干过多年会计,最后被公社书记看中,提拔到公社做了经管站会计。父亲和邻里关系一直很好,和村里乡亲从没红过脸,和睦相处。2005提前退休之后一直跟随儿子在登封居住,只有在族里谁家办事才回老家一次,回乡的车里装满了给邻里乡亲带的各种礼品,直到今年春上回来也是如此,他说常年不在家,门口的礼节缺的多,无论在外面过的好不好,都不能忘记家里的老少爷们儿,还是老家的人亲。
父亲随遇而安、勤劳实干。乐善好施、乐于助人,是父亲身上的宝贵品质。我们家后面住着一位大伯,没有媳妇儿,患有哮喘病,听他说话我都替他喘不过来气,很累。从我记事起,一年四季他身上穿的衣服几乎都是父亲给他的,虽然都是旧的,但是不破烂,那个年代大人几乎是不添置新衣服的。每逢上面来了救济粮,父亲都会给他开一张条子,让他去大队领一小袋粮食,他经常说“俺兄弟就是我的观音菩萨。”父亲大姑家的老表们孩子多,但是个个都聪明、学习好,父亲喜欢学习好的孩子,常拿他的那些表侄表孙们给别人炫耀,也要求我们向他们学习。每年的高考或中招过后,父亲就会准备100块钱,然后说“李桥的今年又有参加高考的了”或者说“大表兄家的孙子今年又考上一个”,每天上班他都揣着这100块钱,随时偶遇他心心念念的表兄或表侄,然后送给他们,说是送个路费。其实那个时候,父亲在大队当会计,一个月的工资才19块钱。92年到了乡里工作,工资也才180元。父亲不仅仅是对亲戚这样无私,他对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都是慷慨解囊,他宁愿自己受点委屈做点难,也不会让别人心里不舒服,他常说,凡事要学会换位思考。直到我们都参加工作,他还对我们说:“工作中不要高高在上,对待来办事的群众,要热情接待、耐心倾听、问题要想办法解决。时刻要想着:“假如来反映问题或办事的人是你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会不会看脸色?会不会遭白眼?会不会跑冤枉路?”父亲对我们的言行和教诲一直都影响着我,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每当看到、听到父亲乐于助人的过往事迹,我都会心生敬佩,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个父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父亲是村里极少的高中生,也算是文化人。他头脑清晰、思路敏捷,又打得一手好算盘,80年代,公社信用社聘他为信贷员,负责本大队群众的存款贷款业务。每年春节前,乡亲们常来家里找他核算一年的收入,父亲鼓励他们科学种田,多养牲畜,多种棉花。父亲订有好多杂志,除了《人民文学》、《莽原》、《奔流》、《故事会》等,其中《农民文摘》和《农村周刊》是他最喜欢看的。他依照书上的方法,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到年底,我们家猪肥牛壮,棉花高产,然后他就把这些经验毫无保留地推荐给乡亲们,亲手教会他们怎么去除棉花的旺条,什么时候掐棉花头,什么时候掐边梢。父亲书看得多,懂得也多,办法就多,他处事公道,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婆媳吵架、夫妻闹离婚,都愿意找他帮忙调解想办法,在别人眼里看似棘手难办的事情,父亲则会轻松化解搞定。难事险事,父亲总是冲在前头,为村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实事。村里有婚丧嫁娶,红白事,都请他,喜事当宾相,每次都能带回家喜糖,白事当内柜。只要有人来找他帮忙处理事,有求必应,即使自家有再忙再重要的事也得停下,放下手里的活就走,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父亲一直坚持这样认为,别人家的事永远大于自己家的事。他给别人办事自己搭功夫不说,欠的人情也得自己来还,有时还往里垫钱,那时候真的不能理解他为啥这样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历练,我懂了他这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儿女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处事。人生的意义莫过于此,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幸福,父亲是我学习的榜样。
父亲重视子女教育。他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总会想方设法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平时再忙再累,他从未忘记关心我们的学习情况。父亲爱看书、看报,能熟记很多故事。我们小时候跟随父母一块下地劳作,也经常听他讲《今古传奇》《儒林外史》、《西游记》、《拍案惊奇》等古典名著,对里面的人物、细节他了然于心,我也深受影响。后来成了家,我的女儿跟随他长大,再次听他和女儿讲给我们曾经讲过的故事、讲我们的过去。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为我们付出了伟大的爱和无尽的心血,一幕幕、一件件,都令我们难以忘怀和不时浮现在眼前。父亲像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父爱如一条路,引导我们茁壮成长。他给予我们的每一滴爱,都成为我们最珍贵、最美好的记忆。
父亲勤劳刚毅。刚和祖父母分开家的那几年,正赶上母亲生下小弟,家里生活异常艰难。春天,二舅送来三头小猪,父亲用他拿笔杆的手一砖一瓦给它们垒了个窝;夏天,父亲把成熟的麦子用铲子铲下来,捆成一个个小捆,晚上趁着月光再一捆捆把麦粒摔下来,留下整齐的麦秆用水浸泡后再织成草毡子,用这些草毡子盖了三间西屋,来年我家的牛就从我们的卧室里搬出去,乔迁新居了;秋天,父亲骑着车,驮着麦子去集上换玉米,细粮换粗粮,以弥补粮食不够吃之差;冬天,父亲揣着窝窝,拉着一车从自留地收获的辣萝卜和大白菜,到扶沟县崔桥集上去卖,换来少许的碎银子以此过年。父亲用车轮碾过了时代的变迁,碾过了岁月的蹉跎。四面八方留下他的足迹,潜含着父亲为生活奔波的艰辛,也潜含着他创造财富的欢乐。父亲用架子车驮来了全家的温饱,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孩子们光明前途和美好生活。
我们姐弟三人,我是老大也是唯一的女儿。母亲在接连早产夭折了两个孩子之后才有了我,一家人对我的宠爱和娇护可想而知,父亲更是对我寄予厚望,可我天生愚钝,后知后觉,从第一天上学到最后毕业,始终对课程都迷迷糊糊的,上了二年级才觉得一年级容易,到了初中学代数和几何才明白小学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没有那么难。父亲把数理化的各种公式都给我抄写下来,贴到我的床头上,把语文中的各种句式都写成好记的顺口溜,编个小本本让我时刻带着,可是我还是没有如他愿考上大学,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他为我的上学操碎了心。送我去上高中那天,父亲请在高中教学的他的同学吃饭,那天父亲喝多了,烈日下佝偻着身子坐在校园的一棵树下,东倒西歪,他对我说:“我们同学时,我的成绩甩他的不是十里八里,可是现在人家让我喝多少我就喝多少。”说着父亲的眼泪流了下来,我知道父亲醉了,但是酒后的话是真实的。我深深理解到父亲发自内心眷注孩子的真情,这是期盼我将来有出息而心甘情愿受累的博大父爱。
父亲是个孝顺的人,他用行动诠释了寸草春晖的意义。我的祖父由于年轻时出过大力,后来积劳成疾常年有病,在生命最后时分,因一口痰堵住气管,呼吸困难,在危急时分,父亲不顾祖母的阻拦和反对,用手指扣开祖父的牙齿,嘴对嘴帮他吸出来堵在喉咙深处的痰液,祖父暂时缓过气来,可父亲的手被祖父咬出了血,整个手掌肿的老高,一周才下去,1984年,祖父还是走了。祖母活了98岁,在她生命的最后3年里,饱受病痛的折磨,先是左腿骨折,好了后刚能自己行动,再次骨折,这一躺再没能起来。躺在病床上也没能阻止她得了脑萎缩和脑梗。三年来,在我70岁的父亲和60多岁的叔叔无微不至的轮流照顾下,我90多岁的老祖母才能干干净净,身上从来没有一点痤疮的迹象。躺在床上的病人脾气很大,更何况祖母又是个性子烈脾气爆的老太太,她对儿子们各种刁难以及胡言乱语,但是无论怎样,父亲像对待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哄着她,对祖母给他的吵闹装着听不见,等祖母发完脾气,他就会笑着问:“娘,累不累渴不渴呀?”祖母就会没好气答到“累死渴死我正好,你们就都得意了。”父亲给她掖了掖被角叹了一口气“唉,脑子不好使了。”祖母走后,父亲写到:“母亲在,死亡离我很远,因为有母亲给我挡着,我和死亡隔了母亲这堵墙。”
小时候的我经常夜里尿床,一直到十来岁。寒冷的冬夜,常常被气急败坏的母亲蹬出湿漉漉的被窝,有时候蜷缩在床头一角,人还迷迷糊糊没有醒,可是身子已经冻得冰凉,搂着大弟睡在外间的父亲听到母亲的吵骂声,就会悄悄把我抱回他的床上,用他温暖的双臂暖回我的意识。后来父亲说这是一种病,脑神经没有发育好,不怨我,我觉得父亲是在安慰我才这样给我找的借口。我的童年很美好,唯独这件事是我心里的阴影,让用了这大半生的时间也没有治愈抹去。1992年暑假,我突然肚子疼,疼得很厉害,在床上打滚,午后的烈日炙烤着大地,田野一片耀白,热浪扭曲着空气,令人难以呼吸,父亲骑着自行车把我带到离家二十五里的于镇卫生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可医生说还得需要父亲去拉回一车棉花棵作为加热用,回家拉棉花棵来回需要五十里地,走的再快也得一个半小时,这不把病耽误了吗?无奈之下父亲果断决定把我送到县城医院,父亲自行车装到公共汽车上,带我到了县城的医院,当天下午就手术了,做手术时,才发现阑尾炎马上就要穿孔了。直到深夜我醒来时,才知道父亲午饭早饭都没有吃。父亲说,站在手术室外面,他的腿一直抖个不停。
2005年,退休后的父亲跟随儿子们去了外地,和我的母亲一起帮着带孙子孙女,在柴米油盐的烟火中,父亲除了对孙子孙女们的启蒙教育外,在闲暇之余,拿起笔开始写小说。他不会用电脑,那时候也没有智能手机,仅凭着一支笔,用了六年的时间,三次修改删写,写下了400万字共300章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平凡人生路》,出版社让他拿30万块钱说给出版,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小工人,退休后的退休金每月仅仅1800元,30万对于他来说,就是天文数字,无奈之下只好放弃这个念头。后来父亲有了一部智能手机,堂妹给他下载个“简书”软件,里面可以发表文章,父亲硬是用手写的方式,一笔一划地把几十万字的稿件变成了文字,发表在了简书平台上,拥有了大量的书粉。2023年春节,我的兄弟姐妹从祖国各地回乡给我的姑父奔丧,父亲和他们提议,想给我们这些兄弟姐妹搞一个家谱,因为我的父辈一个个都逐渐老去,甚是也逐渐逝去,我们这一代都撒落在不同的城市,聚少离多,我们的下一代都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此提议大家一致拥护支持,由父亲执笔,远在深圳的堂妹具体操作(包括联系出版商、排版、设计、印刷),我们自己的家谱印刷成功了,由此我也才知道我的祖上曾经也是多么人丁兴旺和辉煌,然后又是从哪一代没落下来的。
父亲和他那个年代的人一样,都是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艰难困苦中度过的。那时候的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他们就是凭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家人满满的责任感,硬是将困窘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风雨飘摇的年代,饥寒交迫的日子,是他们的坚强不屈,勇于拼搏,为我们撑起了一片祥和的蓝天。直到今天,我仍然不得不佩服父亲这一代人的顽强毅力和吃苦精神;直到今天,我仍然特别佩服父亲面对困难时的那份勇气。我知道,其实是一种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才让他有了莫名的力量足以战胜各种生活中的考验。每当回忆父亲的一生,我就从心里对他充满了敬意,敬佩他们这一代人为我们的家庭和社会的付出和奉献。
父亲是个心胸开阔、干事严谨、容人容事、不图便宜的人;是个诚实的人、是个善良的人。诚实守信,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是老人一生的信念。他不善言谈,但他默默的行为和偶尔简单的几句话,带给儿女的影响却是那样的深刻,带给儿女的慈爱却是那样的温暖。他教会子孙后代如何做人、做事。他言传身教给我们纯朴的家风和高贵的人品。他淳朴善良的品格,严格的家教家风,刻骨铭心,得益受教。感谢父亲给了我们这样的品格。
诚实善良,是我们家的优良传统,在父亲身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他年轻时较为复杂的经历更坚定了诚实是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根本。父亲教育子女的原则是“树大自直”。相信身教重于言传。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一直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做正确的引领。记忆中,他对我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论啥时候不论干啥都要尽心尽力”,“吃亏是福”!“多做善事,心存爱心,头上三尺有神明”,“只要自己堂堂正正做人做事,不坑蒙拐骗,那么自己的下一代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父亲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后代树立人生的榜样!父亲将他的忠厚与诚实的基因传给了我们,受父亲的熏陶,给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向和原则;让我们从小就懂得诚实做人、乐于助人是好家风。让这纯正的家风得以传承,在父亲的影响下,儿孙长大或走上社会后都是三观正、有爱心的满满正能量的有用人才。
在举杯祝愿父亲生日快乐的同时,父亲以往的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不由得我思绪万千。别人家都是严父慈母,而我的父亲对我们是慈爱多严厉。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父亲在我心中的地位要高于母亲,为此母亲很是吃醋,常提出抗议。1984年冬天,父亲来学校给我送来一件两面穿的羽绒袄,引来好多女同学羡慕的眼光,于是我成了村子里第一个穿上羽绒袄的女孩。1985年,我又是村子里第一个穿上活里活表小大衣的女孩,父亲说:“我要尽自己的能力让我的闺女在她同学面前不寒酸,有自信”。病床前,父亲给祖母喂药喂饭、擦洗身子的动作如在眼前,贫穷的年代里,父亲给我的外祖母铺床烤被褥的情景历历在目;灯光下,父亲把母亲的药一包一包包好,并写上“早”和“晚”,以防母亲服错;凌晨,父亲佝偻着腰,努力地拉着一车车农家肥往田间深处运送。父亲年轻时方脸浓眉的模样、和蔼的面容、中等个笔直的身材、说话豪爽、步履稳健,如今的父亲,花白的头发,黝黑消瘦的脸庞,蹒跚的步履,憔悴的神情。我和父母一起生活到二十五岁,求学工作结婚离家一生,真正陪父母的日子屈指可数,如今父亲已不是当年能抗下一切的父亲,也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通的父亲。带着他去看病,像个小孩子一样跟在我身后,害怕自己走丢了;和我说话,面带讨好的笑容小心翼翼地欲言又止。刚结婚的那些年,每次从老家返回的背包里,是父亲偷偷放进去的一些钱,车篮里是让我带回的各种零食。
父爱如山,读过很多写父亲的文章,也听过很多歌唱父亲的歌曲,情景不同,韵味各异,各有千秋,但感恩、思念之情是相同的。记得小学时写过《我的爸爸》的作文,如今已不记得写的内容,但可肯定的是与现在我所写的“我的父亲”的情感是迥然不同的。羊有跪乳,鸭有反哺,每个人都有一个心中的父亲,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甚至成家后还继续享受着父亲如山的爱,这种人世间的爱,地老天荒,直到永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