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干妈,我从小叫她“姨",她叫我“阿乌"(不知怎么来的小名),我家小孩为了区分两个奶奶,一直称她为"下池嬷嬷”(家住下池)
样子慈祥吧3月25,这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是我的生日,小孩说要为我庆生,我对她们说:‘’还是先去看下池嬷嬷吧"。无想到,冥冥之中竟像是在催我去见老人最后一面……
老太太走了,安祥的走了,高寿圆满让我感到不是很悲伤,只是作为我内心最亲长辈之一,最后一个也走了,实在有些落寞……
老宅屋檐下落叶归根,老人安祥返回老厝……
守灵……面对这些熟悉残垣断壁,儿时情景瞬间重现……
记得四五岁时,家里说我八字大,需要双重父母。于是,我就被送给“下池嬷嬷"当义仔,从此,逢年过节来下池拜“公婆母",一直至十五岁。
义母这边兄弟姐妹多,我来排最小。因此,在这边我享受了在自己家没有的待遇:一份宠爱。(在自己家排老大)
小时候自己家里穷,每每来下池过节,她总担心我吃不饱,开饭前总会先夹几块肉给我先垫肚。读书时,她就会给钱让我交学费。长大后,就总是担心我没钱赚。直至十几天前她还能坐起来的时候,依然就是几十年不变的一个动作,牵我的手问:"乌啊,有没有钱赚?" “有赚,姨啊你放心" "好,那就好……"。总是一份浓浓的关怀言溢于表,一份爱,就这样持续了几十年……
儿孙满堂老人家善良啊,一生都是惦记着别人,年轻时为子女操心。儿女长大出息了,她又为比较困难的亲朋操心。儿女们给她的钱,她总是转手就送了有需要的亲朋,无时无刻在照顾着里里外外,年轻如此,晚年如此,一辈子都如此。这就是因果吧,这份善良换来儿孙满堂,安祥离去……
小红包有大爱悼念仪式在隆重中谢幕,儿女清点老人遗产,身边也就几千元别无它物,而正是这点钱,却足以证明老人一生不吝财,慷慨良善。
有长辈提议把它分给孙儿们。大家觉得很好,因为红包虽小,却是包着一份大爱,一份良善,但愿子子孙孙都秉承着……
禁城脚下池春夏秋冬,生老病死,万物无常却有道。如今城墙依在,人已走,一丝牵挂变成一些念想。而禁城脚的道则是留下"下池嬷嬷"的爱……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再念一遍心经,愿老人家早登极乐……
深夜随笔,权当慰藉。
(附:我总是对女儿说:你们有二个人好嬷嬷,一个明理智慧,一个温存善良。而俩人的共同点就是利他思想,处处为他人着想,心存大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