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且被列为上品。其味微苦微辛,性寒,入肝、胆、心包、三焦经,秦汉时期已广泛地用于临床。历代医家对柴胡的应用都非常重视。
一、升阳健胃用柴胡
综合各家的经验,柴胡的作用大致有三。
一是良好的和解泄热作用:柴胡可用于一切外感发热,对于肌表之热当与葛根、桂枝配伍。对于半表半里之寒热往来,常与黄芩配伍。透表解热时多生用,剂量可达15~30克。
二是舒肝解郁作用:凡因肝胆气郁所致的疾病,特别是妇科疾病,柴胡有良好的疏解气血作用,常与当归、白芍组方。
三是升阳举陷作用:凡脾胃气虚,阳气下陷所致的病症,如脏器下垂,血压偏低等,常与升麻并用,与党参、黄芪补气药为伍,更显其功。柴胡用量,大则散,小则升,而中剂量(10~15克)则舒肝解郁力最佳。
二、柴胡药膳
平肝清热茶:醋柴胡、龙胆草、川芎各1.8克,甘菊花、生地各3克,共为细末,加水煎汤或沸水冲泡,随时代茶饮,每日1~2剂。
本茶主治肝经郁热所致的卡他性中耳炎。
三、养生经验方
1.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12克,黄芩、党参、半夏、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擘)4枚,水煎服。
此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广泛用于外感发热、肝炎、胆囊炎、胃炎、胰腺炎、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小儿腹泻、神经性呕吐、渗岀性胸膜炎、偏头痛、鼻窦炎、急性肾盂肾炎、月经不调等此方还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能促进消化,并有镇吐、祛痰、镇咳、保肝、利胆、镇静等多种效能。
2.正柴胡饮(《景岳全书》):柴胡10克,陈皮5克,赤芍6克,防风、甘草各3克,生姜3片,水煎服。
本方具有解表散寒、理气解郁的功效。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对正柴胡饮进行了临床与实验研究。
经对无夹杂合并症的普通感冒66例进行临床治疗,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对全身不适,四肢和全身酸痛,头痛头晕(头疼身痛)诸症具有较高的症状消失率。
用药48小时内症状消失率868%~51.8%,症状消失率顺序为流泪、四肢酸痛、全身不适、喷嚏头痛头晕、流涕、鼻塞、咽痛和咳嗽。三项主要局部症状(鼻塞、喷嚏、流涕)和两项主要全身症状(全身不适,四肢酸痛)的症状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板蓝根组。其中32例有发热症状者,在48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的有28例。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本方适用于风寒感冒。经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试验性防治研究,发现该方具有抗菌、镇静、镇痛、解热、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方剂学研究表明,全方减去任何一味药物,均消弱全方药效。方中诸药间有相须(柴胡-赤芍,陈皮-防风,防风-生姜),相使(柴胡-陈皮,柴胡-防风,防风-生姜),相恶(赤芍-陈皮,赤芍-防风)作用。现已研制成冲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