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说了,“归去来兮”,我经过了大半年的沉寂,现在准备满血复活回归了。
半年多来,我始终坚守老子的教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沉寂不等于沉沦。
我一直告诫自己,时刻要保持着谦卑恭敬的心态,少说话,多看书,静静地丰富,默默地积蓄能量。
期间,我通读了一遍《道德经》,后又夜以继日的专习了《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山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天水讼,君子以做事谋始。
![](https://img.haomeiwen.com/i4781988/4098634b496f5734.jpeg)
《微信读书》真是一个好平台,上面有很多经典好书可读。
闲暇之余,我还翻阅了《曾国藩传》、《王阳明的传奇人生》、《刘伯温轶事》。
最近又刚读完《红顶商人胡雪岩》,颇有感触。
今晚难得没有应酬,我想抓紧时间,多写些东西。于是早早就钻进了房间。
当斜靠在床头,正在苦思冥想今晚该写些啥的时候。
好兄弟江淮皮卡的尚总发来了信息,跟我微信唠嗑。
他可能是白天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心里有些郁闷。
估计是刚喝完酒,他当我是好兄弟,乘着酒劲,跟我感叹起了世事沧桑,人心叵测,商海茫茫。
我一边安抚着他的同时,一边突来灵感——我何不写一些关于《胡雪岩》的读后感来让我们一起励志与共勉呢?
好吧,咱这就开始。
开始之前,咱先来介绍一下胡雪岩其人。
胡雪岩名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从一个钱庄里的“扫地、倒溺壶”的“学生子”一跃成为“官居二品、头戴红顶、身穿黄马褂、拥资数千万两白银”的清末首富,一代巨贾。
军机大臣左宗棠在向朝廷的奏章中称他为“商贾奇男子”,他是晚清唯一戴红顶子的商人。
纵观胡雪岩的辉煌人生,他是从一个给别人端尿壶起步的。
从胡雪岩的切身经验中,可以总结出一个人生存下去的第一要诀:
人要有意志,要忍耐,要等待,要经得起反复和波折。
中国有一句古话,“小不忍则乱大谋”。
古有韩信受胯下之辱,今有任正非上当受骗,妻离子散后创华为,试想假如他们把一时的荣辱看得过重,就不会有机会成就后来的大业。
胡雪岩当初由于资助落魄书生王有龄,钱庄老板震怒于他自作主张,给钱庄带来经济风险。为了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就把他给开除了。
当时没有一个同行再敢聘用他,胡雪岩只能去做苦力,吃门板饭。
胡雪岩因此而生计窘迫,流落到上海后,每日以烧饼白开水充饥,最困难时只得把袍子当掉。
据说他一度求职无门,曾托人介绍他到妓院去扫地、挑水。
胡雪岩深知人的本性,所以在自己落难时从没有打主意去找旧同事。
这是一段茫无尽头的苦日子。因为胡雪岩只是把钱赠予王有龄,但是王有龄是否能捐官成功,何时能捐官成功,他心里都没有底。
或许唯一有底的事是,他相信王有龄会发达,一旦发达了是不会忘掉他胡雪岩的。
不过连这一点也是他“自以为是”,因为他和王有龄并无深交。假如王有龄恰好是个背信弃义,没有良心的人,那王有龄即便发达,也和胡雪岩毫不相干。
当然,这一场等待以喜剧结束。正如我们从前人记述中看到的那样,胡雪岩等到了王有龄加官晋爵。偿还了债务,让他恢复了名誉。
胡雪岩后来成了王有龄的生死至交。他也正是靠着王有龄的庇护开启了开挂的人生。
胡雪岩的忍耐和意志不但表现在艰难困境中,还表现在顺境处世上。
比如,和漕帮做生意,胡雪岩不但要力争把生意做成,还要力争让别人承认他做人也是很漂亮的。
所以当漕帮领头尤五面露难色时,胡雪岩觉得,别人既然爽快地放交情给自己,自己这一面就不能知难而退,光顾自己事情办成了,不去帮助别人分担难处。
如果是这样的话,交往就这一次,不会有第二回了。
考虑到这些,胡雪岩宁可自己多承担些责任,也一定要替对方打算。
这样做,也许自己的担子重了些,但真正交了朋友。
事情要从长远看,只要能有朋友,不愁没有好日子混。
和胡雪岩的处理方法比较起来,王有龄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王有龄觉得,既然买了漕帮的粮,就有了现成的做生意的机会。与其把生意让给别人做,不如自己做,自己赚。
他把这种想法告诉了胡雪岩。胡雪岩十分严肃地告诫他:
“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答应了松江漕帮的事,不能反悔,不然叫人看不起,以后就吃不开了。
龄公,现在的日子是苦些,不过好日子慢慢会来的,只要我们沉住了气,耐心去维持朋友,相信终究会好的。”
是的,尚总,现在我们的日子也还有些苦,但只要我们能沉得住气,相信好日子一定会来的!
这亦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用意,希望你与我及所有人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