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四个不同宗教信仰的同事,后来虽然有的不在一起工作了,但是还是有联系。小时候只明白小人同而不和,不明白为什么君子和而不同。和这几个朋友的相处,使我体会到了这个道理。有一颗善良的心,不做坏事,乐于助人,尊重他人选择。其他的不同,即使我们会相互争论,但不会影响我们在一起。
第一个朋友,德国人,谜一样的朋友。她母亲在她二十岁左右自杀了,但是她不愿谈及这段过往。她耳朵上空着很多耳洞。估计以前的她和我后来认识的她相差很大。我认识的她很随和,工作很认真。在通过了一堆认证,工资和老板谈后升过几次之后,工作的第七年她突然辞职去了以色列。以前只听说过七年之痒,现在知道还有这么一说,土地每七年有一年休耕,是圣年,所以应该只奉献,不挣钱。但是她的义工之路竟然一去不返了。从她发回的照片看,她很享受这种生活。之所以选择以色列是因为那里是基督教的发源地,她想有机会更好的了解一下起源。她信仰的是基督教里的一个小派,在我看来她和我其他那些基督教主要教派的朋友也没太大差别。她尽管不教税给教会,但是她私下的捐款要比教会收的税多很多。
第二个朋友,典型德国人,很有计划,很守时。她信的是德国两个主要基督教派之一。她家人很长寿,所以她从奶奶那代人也学了很多东西。很多同龄人不会自己做的东西她也会做。下班后还有周末,每周两次是游泳教练,教小孩游泳。所有在这个组织教游泳的都是义工,因为只有这样,游泳课的费用才会很低。我第一次去他爸妈家吃饭时,她妈妈问我愿不愿意一起祈祷,我说愿意。祝愿一些好的事情发生,感谢我们所拥有的,这就是我对祈祷的理解。至于是否和上帝有关,或者和哪个宗教有关又有什么关系。
第三个朋友,德国和菲利宾混血儿。她父母是基督教,她当然也就是这么长大的。工作后要交税给教会,但是至于有没有上帝,是否所有的事情都像圣经里写的那样,她也是在探索。她喜欢读很多关于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东西。记得有一次她和我说圣经里关于诺亚方舟的描写很短,和她小时候听的圣经故事差很大。她喜欢和不同的人聊天。有次坐地铁遇到十几岁小姑娘拿着学德语的书,就和人家聊了起来。
第四个朋友,在德国长大的土耳其人。我觉得她很虔诚,但是她也会接受我的一些观点。记得有一次我们讨论应该先帮助谁。她认为应该先帮助身边的人。而我认为贫穷的等级不一样,饥饿是最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她认同了我的这个观点。当然其他很多观点我们是不一样的。比如我认为女人没必要非带头巾。有次一起吃饭我停车的地方有点远,我搭她的去停车场。因为下雨,她非要多送几步。结果有辆车突然很快的倒车撞到她的车头。如果我是走过去的,估计至少要躺一段时间了。
这也许就是所谓命运。我们的生活因身边的人和事而影响着。他们会使我更相信或者改变一些观点。而这一切也不完全是被动的命运,我们一直在做着我们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又改变着未来发生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