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受蕴的考察

受蕴的考察

作者: 探索宇宙无敌小战士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17:11 被阅读0次


    龙树菩萨的《中论颂》对受蕴没有单独的考察。在第四品《蕴之考察》里龙树菩萨是以色蕴为例子,从“色”和“色之因”关系的角度,拆解了“色”的存在性。为我们展现了色空。而后,他以一句“受和心识及想蕴,以及行蕴诸一切,所有形式之事物,考察步骤与色同。”,一笔带过剩下四蕴。五蕴都一样,从“五蕴”和“五蕴之因”的角度来考察,展现出五蕴空。

    为了能够更加透彻地明白五蕴是空,笔者想按照龙树菩萨的理路,将剩下的四蕴依次考察一遍。这篇文章考察“受蕴”,从“受”和“受之因”的角度来分析。

    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什么是受蕴。

    “受蕴就是领取纳受之意,就是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我接触一个什么事物,我就会产生一个感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引起的一种感受,感受有哪些呢?总的来说有苦、乐、忧、喜、舍。苦乐忧喜都好理解,最后一个舍不好理解,舍就是没什么感觉,没什么苦,没什么乐,很平淡。受蕴是属于心理精神现象,是心法。”——则金法师

    想象一个场景:

    走在拥挤的马路上,突然被人踩了一脚。“我去!痛死了!”你尖叫道。然后开始对踩你的人破口大骂,不巧对方也是个泼辣的,于是你俩就开战了。从唇舌之战发展到拳脚之战。

    回到家,想起来自己是个学佛的,刚才发生的那一幕实在不应该。就寻思,这事儿是怎么就发生了呢?一想,对了!为什么最开始会感觉不愉快呀?因为被踩到脚了。这个身根和触相遇,产生了“苦受”,然后滚雪球导致了拳脚之战。

    六根接触六尘会产生“苦乐舍”等受。这真的是这样吗?看龙树菩萨如何拆解!

    下面开始拆解这对因果关系,把龙树菩萨论述色的偈颂全部替换成受,就变成下面这几颂:

    “受若离开受之因,即不可能被获得。

    受之因若离开受,即不可能被观见。

    如果与受已分离,还有受之因存在,

    因则成为无果者,而无果因不存在。

    若受已经是存在,即不容有受之因。

    如果没有受存在,亦不容有受之因。

    而且无有因之受,的的确确不容有。

    因此不应计执于,任何于受之分别。

    说果与因是同样,此说即是不容有。

    说果与因不同样,此说亦是不容有。”

    “受”是从哪里来?“六根六尘相对”是不是“受”的因?无因之“受”存在吗?其实对受的拆解和色一样,如果说“受”作为结果和“受之因”是不同的,那么“受之因”是无法生出“受”的。原因还是这句“有谓缘彼等生果,彼等方可称为缘,当果尚未生起时,彼能岂不是非缘?实体或有或为无,彼之缘皆不合理。无则缘为谁所有?有则缘又有何用?”。如果说“受之因”和“受”是相同的,那显然也是不对的,六根六尘和受怎么能是相同的。如此从“受”的产生上来看,“受”无法从六根六尘中产生出来,那么“受”是从哪里来的?既然“受”的产生都无法成立,那么“受”怎么能成立呢?

    小结:

    受和色一样,明明展现在我们面前,而且我们也感觉到它们的生灭不息。既然有生灭,那总是要有生灭的原因,也就是应该有因果。果实总要从种子变化而来,孩子总要父母生出来;苦乐的感受总是要有个来源,要么是眼睛看见了什么,要么就是听到、嗅到、尝到、触到、念到了什么。可是缘生果、因生果,这个过程从逻辑上就是有问题的,已经被拆解。那么我们感觉到的果,感觉到的因又是怎么回事?如果没有因,果从哪里来?没有父母,我们是怎么来的?没有听到什么声音,苦乐的感觉又是哪里来的?

    这就好像一场梦,

    只要看到了梦境,“我”就已经在那里了;

    只要看到了梦境,感受也已经在那里了。

    梦中的我不需要由父母生,

    梦中的苹果也不需要种子、阳光、土壤、人力种植。

    梦中所有出现的事物,都是记忆显现出来的幻境。而在此幻境里产生的爱、恨、情、仇也也只是记忆的显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受蕴的考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xs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