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弘一法师视频,经历。
一些人的观点是:从世俗意义上来看,弘一法师这样的人实则很难算得上是好人,39岁出家,抛妻弃子。
可若跨越了时间,历史长河 很多东西说不明白,俞敏洪,曹德旺,朴树,李建这些人都特别喜欢,弘一法师李叔同。
为什么呢?
有时候我问自己,倘若我知道我明天就要死,那么我要做什么?
倘若我知道我明天不会死,10年,20年 50年之后,我今天又要做什么呢?
人生不过一次次告别过程,当下或往后,既然都要走 那么当下和往后又有什么分别?
在几十年,几百年日子,谁又还记得你呢?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影子?
弘一法师是真正想清楚这个问题的人吗?
关于这个,想起那天朋友说的一句话,他说:我觉得挺悲哀的一件事是,我们这个社会好像固定死一种唯一正确的人生模式:赚钱买房子结婚生孩子退休享福,好像人的生命只有这样点对点地按部就班就是至福。
我们似乎极其匮乏于对其他模式的想象,也很难想象别的人生模式有幸福的可能,不想接受这种模式的人很痛苦,会不停地被推挤,认可这种模式的人但凡途中出了差错往弯路上落了一下他立刻就觉得完蛋了同样很痛苦。
弘一法师李叔同人生,可谓真正活了两辈子,是第三种可能吗?
30岁前吃喝玩乐,风流倜傥,真正社会名流
30岁后看破红尘,佛衣飘飘。 他在《送别》里面说,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其实藏于执着,思考这个问题(人生意义)的人很痛苦,它会让原本美好生活,失应有色彩。
无法真正享受当下,要么随波逐流。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
想得明白还好,想不明白就没什么意义。
遵寻在一价值观的人,看不到希望,痛苦, 太过寄希望于未来的人。空乏
要么就是简单做不到,要么放纵自己未来。
其实真正的幸福是一种能力,对当下事物感知能力。
但好像说追求人生意义一说,又是一切伟大人物思想开端。他们都对在一问题有着自我坚定信念和目标。 并且快乐着!
不去想那么多其实也很好。毕竟有意思比有意义要重要得多。
我不想去知道事物所以然,觉得有意思便去做。
在算不算一种摆脱思想的束缚?超然于物外的智慧。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允许自己拥有不同价值观,甚至相反,但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
在算不算一种中庸之道?不是不极端,而是极端与不极端之间能做到自由切换。
你说哪一个是我?无数个环境下有无数个我。
什么是命运论呢?大概,在就是了 拥有极其复杂环境下,自我意识形态的一种。
认识自己,内心世界下变化,为什么会生气,为什么自己是这样反应呢?还能不能有其他行为方式。在已有认知中还有没有其他可能?
成功学为什么会被认为是鸡汤呢?因为它忽略重要一个环节,运气重要性。
也极概率事件,它告诉你说,怎样做,怎样做就能成功,但生活往往充满不确定性,所以真正做事的人从不追求100%安全感,只能说这样行
为方式,有可能更加偏向成功概率大些。
成不成,成与否不重要。问心无愧是唯一稳得报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