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老兵故事的写作背后+范文(五)

老兵故事的写作背后+范文(五)

作者: 草根作家王智君 | 来源:发表于2020-05-31 19:37 被阅读0次

    作者王智君

    原创作品,转载需要作者授权

    《集结号》剧照

    范文2

    《庄严的军礼》    

    7年前,大庆八旬老兵林彦荣骑着摩托车,跨省到昔日战地祭奠战友,发现纪念碑上竟没有一个战友的名字。

    他寻找原部队,查找牺牲战友的名单。他历经千辛万苦,一心想给战友立块墓碑!  

    3月31日,记者随同林老一同前往吉林省农安县落实此事,对此本报以《大庆“谷子地”的7年寻觅》为题进行了报道。  

    林老于当日中午到达农安县,民政部门特事特办,全力帮助他了心愿;墓碑定做完毕,碑文正在镌刻之中,计划4月4日,也就是清明节前一天,林老的114名牺牲的战友将“集结”伏龙泉烈士陵园。  

    林老记住了单骑线路  

    3月31日,在去往吉林省农安县的路上,开车的林老的老儿子说:“爸,这趟去,路我认不太准,您走的次数多,又是骑摩托车,给我指指路。”  

    林老一拍胸脯:“路我认得清呢。”  

    8时40分,车行驶到吉林界的宁江区,林老告诉儿子,如果继续走“高速”,前面该收费了。前两次,他骑摩托车走的是另条县乡路。

    不走“高速”,儿子知道父亲不只是为了省钱,而是追忆他的“摩托历程”。  

    到达吉林的松原市,车朝着扶余方向行驶,没走多远,林老赶紧喊:“停车,方向不对,应该朝相反的方向走,过了江,就是钱锅围子。”  

    儿子有些疑惑:“我上次来的时候,感觉就是走的扶余呀?”  

    林老一挥手:“走吧,我说的正确。”  

    车调回头,按照林老指的路走。这时,林老拿出他求人写的碑文让记者看,他说:“这是大庆作家协会的孟宪光老师写的,他认真推敲,整整写了一天,连午饭都没顾上吃。我要给他报酬,他说,为烈士做点事要钱?砢碜不!”  

    记者仔细看了碑文,碑文写得真是与众不同,给人感动,给人力量。  

    车继续前行,林老果真说对了,农安县的界碑在前方出现。  

    由此看来,林老的记忆非常清晰,思维也很敏捷。  

    惨烈的伏龙泉夜袭战  

    林老从军15年,参加大小战斗40多次,最惨烈、记忆最深的就是1946年的农安县的伏龙泉夜袭战。  

    踏上农安县的土地,林老给记者讲述了那场战斗经历。  

    林老参军那年,年仅17岁,由于他的个头高,当上一名机枪手。  

    机枪18斤重,是一挺日军常用的歪把子,每次下弹25发,既能点射又能连射。  

    他参军9个月后,也就是1946年11月11日下午,林老所在的东北民主联军2纵4师与国民党新一军一部在农安县伏龙泉镇发生激战。  

    国民党一个营退守到镇东南1.5公里的竭家窑。所谓竭家窑,是一户大地主的深宅大院,大院300多米见方,加厚院墙3米多高,院墙四角有岗楼,真可谓易守难攻。  

    国民党是美式装备。我军普遍是三八大盖。武器不行,必须在兵员上占有绝对优势。为歼灭国民党的这一个营,我军调动了一个团的兵力。  

    我军擅长夜战,天黑下来,开始进攻。林老的机枪负责掩护,战友们英勇冲锋。  

    很快,战友们攻占了大院的东南岗楼。林老端着机枪冲了上去,对准院内的火力点猛打。战友机枪的掩护依次冲进院子。  

    突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院子里的草垛、粮仓冒起冲天大火,把院子照得通亮。  

    眼看着,冲进院子里的战友成了敌人的靶子,一个一个倒下。  

    原来敌人早有防备,担心天黑吃亏,事先把草垛和粮仓浇上了汽油,在危机时刻点燃……

    由于我军伤亡惨重,打到半夜,撤出战斗,经过清点人数,我军伤亡900多人,林老所在的连130多人,仅有17名幸存者,林老就是幸存者之一。  

    国民党损失也非常惨重,拂晓的时候,一个营只有200多人在飞机掩护下逃跑。 

    未完,请看(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兵故事的写作背后+范文(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an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