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属铸造成型

金属铸造成型

作者: 水若蓝 | 来源:发表于2023-09-14 23:25 被阅读0次

    铸造

    铸造是制造铸型、熔炼金属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冷却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金属零件或毛坯的成形方法。

    铸造分为两大类:砂型和特种

    优点:

    工艺适应性强:铸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几乎不受限制,质量从几克到几百吨不等;

    常用合金均能铸造:灰铸铁、钢、不锈钢、铜、铝、钛合金等;

    原材料来源广泛:矿产、废旧产品回收、机械加工的切削屑等;价格低廉,设备投资较少;

    缺点:

    工艺影响因素较大:易发生浇不到、冷隔、缩孔、气孔、裂纹,铸件组织疏松,晶粒粗大;质量不稳定:力学性能远不及塑性成形件

    应用:制造形状复杂、特别是内腔形状复杂的零件或毛坯,尤其是要求承压、抗震或耐磨的零件。

    汽车中铸件约占总重量25%,机床中约占总重量60-80%;

    砂型铸造

    砂型铸造是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按使用工具分为:手工造型与机器造型;

    手工造型:手工造型是全部用手工或手动工具完成的造型。

    特点:操作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质量不稳定。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特别是大型复杂铸件生产。

    按砂箱分类:两箱造型、三箱造型、地坑造型、脱箱造型

    按模样分类: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活块造型、挖砂造型、假箱造型、刮板造型;

    机器造型:用机器全部完成或者至少完成紧砂操作的造型。

    特点是:劳动条件好,生产率高,铸件的质量好,生产成本高,只适用于中、小铸件的成批或大量生产。 

    机器造型:震压造型、高压造型、抛砂造型、气冲造型、负压造型;

    特种铸造

    特种铸造:与砂型铸造不同的其它铸造方法

    分为: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熔模铸造、实型铸造、连续铸造;

    特点:

    铸件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易实现少无屑加工;精密铸造的铸件内部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金属液的消耗少,铸造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每种方法在工艺上和应用上各有一定的局限性 

    金属在液态成型过程中表现出的工艺性能称为铸造性能。它包括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金属的凝固与收缩、铸造应力与裂纹、吸气与偏析等。

    充型能力

    充型能力是使液态金属充满型腔并使铸件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能力。

    充型能力差会发生浇不到、冷隔,使铸件形状不完整,或者产生未熔合的缝隙,严重降低力学性能,甚至使得铸件报废;

    充型能力的影响因素:金属液的流动性、铸型填充条件、浇注条件

    金属液的流动性:

    a.良好的流动性有以下优点:

    容易获得轮廓清晰、壁薄而形状复杂的零件;利于非金属夹杂物、气孔上浮(减少夹杂和气孔);利于补缩,减少冷隔、缩松、缩孔;

    b. 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金属成分:不同成分的结晶方式不同,结晶表面光滑程度不同,因而流动性不同;粘度不同,粘度越大,流动性越差;相同温度下,过热度不同,越大的过热度保持液态时间越长,流动性越好;

    质量热容与密度:质量热容和密度大,相同的过热度下,合金所含的热量多,保持高温的时间长,流动性好;

    热导率:热导率越小,散热越慢,流动性也好;

    c. 流动性的评价:

    螺旋形流动性试样:相同铸型和浇注条件下,流动性试样越长,流动性越好;

    铸型填充条件:

    蓄热系数:铸型从其中的金属液吸收并储存热量的能力,系数越大,对金属液的激冷能力越强,金属液保持液态的时间越短,充型能力越低;

    铸型温度:温度越高冷,却速度越慢,保持液态时间就越长;

    铸型中的气体:如发气量大而排气不畅,就会使型腔中的气压增大,阻碍充型;

    浇注条件:

    浇注温度:浇注温度越高,金属液的粘度越低,金属液保持液态的时间越长,充型能力越强。但浇注温度过高,增大收缩,金属液吸气增多,氧化严重,反而会增大缩孔、气孔、粘砂等缺陷倾向。灰铸铁浇注温度1200-1380℃,铸钢1520-1620℃,铝合金680-780℃;

    浇注压力:压力越大流动性就越好,但压力过大,会发生金属飞溅、氧化加剧、气体来不及排除而产生气孔、浇不到等缺陷;

    凝固

    铸件凝固过程中铸件内分三个区域:液相区、凝固区、固相区;

    凝固分为三种方式:

    逐层凝固:纯金属或共晶成分的凝固区宽度几乎为零,凝固前沿清楚地将液、固相分开,由表层逐层向中心凝固

    糊状凝固:当金属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宽,且温度分布较为平坦时,凝固时是液、固并存的凝固区贯穿整个断面,先呈糊化而后再固化;

    中间凝固:多数金属的凝固介于两者之间,为中间凝固方式;

    铸件质量与其凝固方式密切相关。一般逐层凝固的充型能力强,便于防止缩孔和缩松,糊状凝固则难以获得结晶紧密的铸件。  

    收缩

    收缩是液态合金在液态、凝固态和固态过程中所发生的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

    收缩是铸件中许多缺陷(缩孔、缩松、热裂、应力、变形和裂纹)等产生的基本原因;

    合金的收缩量可用体收缩率和线收缩率来表示:

    体收缩率:单位体积的变化量;

    线收缩率:单位长度的变化量;

    液态收缩:从浇注温度冷却到液相线温度的过程,液面降低,液态金属体积减小(体收缩);

    凝固收缩:从液相线温度冷却到固相线温度的过程,金属凝固,体积显著减小(体收缩);

    固态收缩:从固相线温度冷却到室温的过程,固态金属继续冷却,铸件外型尺寸的变小(线收缩);

    金属的总收缩为上述三种收缩的总和。其中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会导致缩孔和缩松,固态收缩会导致铸件产生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按照铸造应力产生的原因分为收缩应力和热应力;.4.1收缩应力

    收缩应力:铸件在固态收缩阶段,因铸型或型芯的机械阻碍,收缩受阻而产生的应力

    收缩应力是暂时存在,是临时应力,铸件落砂后,会自行消失;但在凝固后的高温下,铸件的抗拉强度很低,如果某瞬时铸件上某部位的收缩应力和热应力之和超过其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纹。

    热应力

    减小热应力的措施:

    合理设计铸件结构:壁厚均匀、圆角过渡

    采用同时凝固:通过增加冷铁等方式使型腔内各部分金属液温差很小,同时进行凝固的原则。但是铸件组织不致密,在轴心处往往出现缩松;

    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是为了去除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退火。铸钢、铸铁件一般加热到500~600℃,保温后随炉冷却至200~300℃,再出炉空冷;

    相比缩孔缩松来说,铸造应力的危害一般要小一些,应在不出现缩孔缩松的前提下,再考虑防止铸造应力的产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属铸造成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dv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