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桃影满山 下自成蹊

桃影满山 下自成蹊

作者: 拾墨斋 | 来源:发表于2020-09-20 22:52 被阅读0次

——与著名书法家邵希平老师谈“金陵四老”艺事 (一)

邵希平老师“送福进万家”

邵希平,号天翔,1943年生,江苏淮安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历任南京大学教师,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现任中国书画创作委员会副主席、全国艺术品评估中心评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鼓楼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江苏省公务员书法家协会顾问、江苏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顾问、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颜真卿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西哈努克亲王(中间)到南京参观,邵希平老师(右三)任贴身法语翻译,顾秀莲同志(右二)陪同

上世纪60年代,著名书法家邵希平老师有幸参加了胡小石先生指导的书法研究组。他初学书法从唐楷汉隶入手,继而学宋人行书,后悉心研究米芾、王铎、傅山并广涉诸家。胡先生书法笔墨的沉雄豪放,碑帖结合和方笔入书等特征,对其后来的书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加工作后,他结识了林散之、高二适、萧娴、陈大羽等大家,这些经历对他书法造诣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其中以林散之对他影响最大,林老的用笔、用墨、长锋、散锋和枯笔入草等技法,都被他充分吸收。

邵希平老师(中间)赴日本文化交流

七十年代末开始,邵希平老师长期从事书法艺术交流,远赴日本、韩国、菲律宾、荷兰和法国进行讲学,专题介绍中国书法艺术。八十年代后,他师法自然,讲究用笔,重视笔、墨、水、纸的综合运用。笔法间善于与古人交流,与今人对话;形成缜密婉转之风格,气韵贯通之态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尉天池(左一)孙晓云(中间)邵希平(右一)

以下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文辉:邵老师,这次对您访问,主要是想通过您回忆的一些亲身经历,来帮助我们归纳整理关于“金陵四老”四位老先生,在书法成就以及平时工作,生活方面的一些有趣的人和事,以便于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研究“金陵四老”书法艺术和“金陵四老”的传承。

邵希平:这个活动很好!四位老先生都是我所仰慕的老师。他们不仅教书法,还教为人。“金陵四老”实际上还是一种精神,不单单是书法那么简单。

文辉:那我们先从胡小石先生开始,您在南京大学期间,参与了胡先生的书法研究组,请您给我们讲一讲当时的一些情况?

胡小石先生

邵希平:我是61年考上南大外文系的,当时胡先生已是73岁高龄,胡先生62年去世。实际在胡先生身边学习是一年的时间。但这短短的一年,对我的影响很大。是到南京后,我才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书法家,亲眼看到胡先生写字,当时感觉很震撼,原来大书法家是这样写字的,以前从没有看到过。胡先生讲课用的是南京话口音的普通话,听起来很有趣味,他有时讲课常常是“语出惊人”,特别是讲《书艺概论》文字特点时,提出的观点也是令人耳目一新。他说要前不同于古人,后不同于来者,这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胡先生对我们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尤其是要求中文系,历史系的学生都要能写一手好字,对于外文系的同学也是一样的标准。不仅要写好字,还要学诗词歌赋,古词,碑帖都要学。当时要得到一本好的字帖是很困难的,记得一次暑假,在淮安老家买不到字帖,我给胡先生写信借字帖,胡先生亲自给我写条子,让秘书送到图书馆后,又把字帖寄送给我。胡先生非常关爱学生,他当时是中文系主任,又兼文学院院长,每月工资是330元。课间休息时,胡先生时常会端杯茶,吃几块饼干,看我们嘴馋,都盯着他看,他总会分些给我们吃,那时候饼干是稀罕物,吃起来就感觉格外香。

胡小石先生题写南京博物院 胡小石先生在指导学生,侯镜昶(中间)

文辉:以前听南大的朋友提起过侯镜昶先生,您和侯先生有过交往吗?

邵希平:侯镜昶是我们在书法研究组时的大师兄。他是有大学问的。书法写的也很好,他是胡先生的研究生,也算是大弟子;后来还担任过省书协的领导职务,可惜他才活了52岁。86年8月到浙江大学中文系干主任后不久,就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脑溢血猝死了,非常可惜。

文辉:侯镜昶先生英年早逝,早些年对他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现在谈到胡小石先生学术成果的继承,时常会提到侯先生;胡先生书法艺术的传承,我觉得现在目前,还是要经常提到您!

胡小石行书题扬州画舫录  南京博物院藏 胡小石四体书轴  南京博物院藏

邵希平:只能说,胡先生是学者型大家。书法造诣只是他才学的冰山一角。我学到了胡先生的一些东西,但终究只是点滴。胡先生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是五体都精。很多人只知道胡先生的北碑和行书写的好,其实他的草书也很好,他晚年开始进行章草实践,把碑帖融入到草书临习,他是意临,实际是他的再创作;既继承了古人,也有自己的东西,一看便知是胡先生写的。

胡小石行书  绝妙好词笺 封面  南京博物院藏

文辉:听说当时参加书法组的学生并不太多,有您印象比较深刻的人和事吗?

邵希平:当时,书法组成员大多是中文系的学生,也有少数历史系,外文系和地理系制图专业的学生。学生食堂当时实际也是我们的一个展示作品的场地,常有学生的习作挂在学生食堂,会邀请中文系的老师们来看,胡先生有时也来讲评作品。我记得中文系高班有位叫吴曾权的学长,他的字写的很好,胡先生每次都会在他的作品前看很久,胡先生对他的评价很高,只是他后来毕业分配到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胡小石楷书临魏碑四种  南京博物院藏

文辉:17年,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推出了“金陵四老”书法艺术的几期节目。由您主讲的“胡小石书法赏析”反响很好,涵盖了胡先生的魏碑,行书和章草的创作特点。很多书法爱好者都希望您能再多参与一些这样的授课,和大家分享。

邵希平:谢谢朋友们!以后有机会和大家再分享!

文辉:谢谢邵老师!

邵希平老师为拾墨斋题名 作者与邵希平老师近照

作者简介:

文辉,1984年生,祖籍湖北,现居南京。号下山兰者,自署拾墨斋主人。从军十六载,曾服役于原南京军区某部。

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委员会教师

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南京市文化艺术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句容市作家协会会员

湖北省京山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相关文章

  • 桃影满山 下自成蹊

    ——与著名书法家邵希平老师谈“金陵四老”艺事 (一) 邵希平,号天翔,1943年生,江苏淮安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历...

  • 七绝《春山》

    两番云雨桃先盛, 一夜春风杏走红。 半岭鲜妍半岭醉, 满山诗客满山经。

  • 春桃二韵

    《桃》 词:折建锋 春桃成林绽放绚丽满园 装不下孤芳自赏的清浅 携一抹桃色映红满山 满山桃雨灼云海无颜 三生情缘戏...

  • 三月

    满山云摆霓裳舞,万顷桃枝邀春回。 东风笑我如花面,陌上还夸痴桃妹。

  • 下起雾

    雾雾满山水。 水中有影飘, 天上起大雾...

  • 我的主任老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亦桃亦李,我自然要寻了蹊去。 2014年那年,刚上大一的我曾在QQ上和你聊过几句...

  • 摘果子

    每年八月,便是猕猴桃成熟的季节,在高山处,满山满野地长满了猕猴桃,连绵高山,十里飘香。 从去年开始...

  • 踏歌行

    谁赶春风?燕子来时,桃花满山头。车如流水人如潮。谁曾想?昨日满山空枝,寒风乱舞,苦敖至三月。人间兴亡几多事?犹如桃...

  • 变化

    儿时记忆如昨天,山村却遭大改变。 小时梨花开满山,桃杏李果满山辿, 小小学堂书声浪,场院里面尽撒欢, 自背书包上学...

  • 春晓

    昨日山乡残雪在, 新桃旧柳才开怀。 只因一夜春风到, 又见满山梨蕊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桃影满山 下自成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hm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