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的书店开始运营,但作为我,其实都不太好意思说,我们公司开了书店。中午吃饭的时候,公司的设计妹子说,九龙仓新开的那家书店(应该是西西弗书店)感觉超好。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吐槽下(公司的书店),不过嘛,悄悄地吐槽,打枪的不要。
其实,我也给公司提过意见,不过显然被无视了,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还能怎么办?除了私下吐槽一番也就这样了,毕竟书店不少我开的,我也没投进一分钱。虽然……很难说我有实际的书店管理经验,但是作为我,对书店的感受更接近于普通的用户。
公司总是说,要有客户心理。不过就开书店这件事来说,恐怕更多是自己的主观想法居多。比如说书架之间的距离摆得超密集,不用过多体验就能感觉到拥挤不堪。书架的元素太多太混乱,缺少整体感(不过这种细枝末节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算是小问题)。
开书店并非把书哗啦啦丢在书架上就万事大吉了。把书店做好,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如同写小说,把具体实在的各类素材准备完毕,依一定的顺序使用素材,一篇小说方才完成。有个场所开始经营,充其量只是讲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素材记下来罢了。但如何将各类素材应用到小说中去,讲究委实不少。
在体验了许多书店之后(实际上也就四家而已),近来深刻地认识到,开书店也是个技术活呢。
槽点1:光照效果不佳
要给人好的感觉,走进书店,首先就是亮堂,明亮如昼。一个明亮干净的书店让所有人都能心情愉悦,并且乐意停留更长的时间(当然咯,不排除有喜欢那种昏暗的,一走进店里就能闻到纸张发霉味道的书店,作为我,还是认为,明亮干净是书店的第一要务),当然,这点并无相关的研究数据支持。
其实如果一个人只去了一家光照很好的书店,那么他不一定会注意到书店在灯光上的细节设计,比如说如何安排灯的位置,如何调整壁灯。但如果多逛几家书店,他会立即察觉到光照好的书店与光照差的之间的差异。这一点也是我在实际体验不同书店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的。
我很喜欢去西西弗书店。西西弗俗是俗了点,但确实讨人喜欢,毕竟书的种类丰富,基本上能各取所取,而且进门第一个书架是文学类新书。而且西西弗的新书往往会拆开一本,给人阅读,这一点也非常人性化。西西弗还在户外大屏幕上作了一个大的村上新书的广告。
西西弗的主色调是深红和暗绿,非常耐看。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西西弗在光照上的设计。西西弗书店真的超级亮,进门能直接感官体验的亮。尤其我最常去的西西弗书店边上是电竞城,里面乌漆嘛黑的,与西西弗一比较,对比鲜明。
西西弗书店·长沙梅溪湖灯光上不合格的书店那可就太多了。我逛过的梅溪书院,卡佛书店,还有我们公司的书店,里面都可谓相当之昏暗,体验很难说良好。
槽点2,品牌调性与预设的不符
接下来,继续吐槽卡佛书店。从名字上来看,卡佛书店应该是最适合我去逛的书店,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卡佛书店是我唯一一家几乎没有仔细逛过的书店。
那大约是三月份的事情,那时卡佛书店刚开业,而村上春树的新书《刺杀骑士团长》正如火如荼地售卖中。而我一走进卡佛书店,全然不见村上春树的新书。当然咯,也许人家不喜欢村上春树,故而不卖村上的书这种情况也大有可能的。但问题在于,其他热卖的书也没见着,以至于我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真的是一家书店吗?
加之书店内昏暗得一塌糊涂,顾客只我一人,就没接着逛了,直接跑路了。
这就是我想说的,品牌调性与预设的严重不符。毕竟,你取个名字叫“卡佛书店”,不能与这个名字偏离太远呀。也许有人会说,只是个名字而已,不一定就得走“文艺”路线。但卡佛书店在其他方面的设计,也显示他确实(莫如说试图)走文艺路线。比如他的logo设计,他的外立面设计。
等等,到这里我又不得不吐槽他的外立面设计了。
卡佛书店的外立面是一面带网眼的金属墙,书店门口同样有一块金属片,这块金属片的网眼恰巧构成了一幅卡佛的肖像(这算不算侵权尚且两说),书店显然试图营造一种现代风格。但在颜色的选择上却糟糕彻底。金属墙的颜色是大红色,而卡佛肖像却是灰白色。一个是简约的现代风格,一个是喜庆的大红色,完完全全不搭。而红色金属墙的网眼看起来就像是建筑上罩着一层尼龙网,廉价感十足。
卡佛书店·长沙梅溪湖总之,卡佛书店我去了两次,皆未能比较完整地逛一番。可能以后也不会去。
槽点3,设计感大于实用性
也有的书店设计感十足。比如梅溪书院。梅溪书院似乎是当当与物业方合作的,一共有三层楼,一二楼为书店,三楼为活动场地和咖啡店。设计请的是香港一个设计公司设计的,设计功底相当了的,巧妙地利用了阶梯元素,将整个书店构成一个层层叠叠的迷宫,空间感十足,深得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精髓。简直乱花渐欲迷人眼。
梅溪书院但若说到实用性嘛,那就差强人意了,甚至可以说体验糟糕。
首先还是光照太差,有些地方像那种中世纪的图书馆,高高的书架,影影绰绰。书则零零散散。
另外就是书的分类太散乱了。一个类别的书不连续在一起。找起来可谓相当之麻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