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刘嘉心理学课,讲专念的概念,里面讲到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科学杂志上发表过一部研究A wo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就是一个走神的心,是一个不快乐的心。吉尔伯特教授开发了一款手机APP的程序。这个APP会在一天之中,随机选择时间给APP的用户发送短信,问两个问题:
告诉我,你现在在做什么?
你现在的幸福感有多高?
他测试了全球18岁到88岁的2250名受试者,发现了两个结果。
人们一天之中走神的时间,竟然占到清醒时间的46.9%。也就是说,在一天之中,你有一半时间都在做白日梦。
人们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即使想的是快乐的事情,幸福感也要比他们专注当下的事情时的幸福感低。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全神贯注于手头上所做的事情时,生活才是最愉快的。
为了适应生存,为了让大脑能快速地处理外界的环境,我们的大脑里保存了很多的规则或规范,以便于让我们非常快速地作出决策和行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式。一方面,它给我们带来了高效的反应和社会的稳定。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它也让我们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就是理性思维被直觉思维取代,创造性思维被机械思维取代。
设想一个场景,飞机要起飞了,你才刚刚赶到安检口,你要怎么给别人说,别人才会给你让路让你先进?
是否如实告知别人,你的飞机要起飞了,别人就会非常愿意给你让开吗?
其实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你给他们说任何一个理由,他们都会给你,哪怕你说:我就想过去一下,让我过去。他们都会给你让路,因为他们再等排队的时候大部分都处于游离状态。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实验是一个科学家,建立了一个时空胶囊,里面的布置和20多年前是一样的,里面的报纸和事件也是20多年前的,请若干位70到80岁的老人进入时间胶囊中,待一个星期。刚开始他们不习惯,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适应了里面的状态,而经过了这一个星期之后,在心理方面,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和反应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身体方面,他们的血压降低了,他们的步态、体力和握力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兰格教授解释到,这是因为“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衰老”是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个固化的思维方式:当人的年龄大了,人就必然会衰老,就必然虚弱多病。而如果你用功能磁共振扫描仪去观察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你会发现90%以上的六十岁老人,他们的大脑活跃度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事实上,他们在记忆力、推理力、信息加工速度等方面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年轻人没有显著的区别。
所以,当你发现你的记忆力变差,你的第一反应是:因为我老了。但是事实上,只是你并没有像原来一样去花时间、花精力去记忆了。所以,记忆力的衰退,并不仅仅是生理的衰老,而更多的是你心理的衰老。
专念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自己思维的控制力。它让我们不停地问自己:
除了理所当然的规范,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
所以,要么让自己的思维随波逐流,陷入固化的思维方式和机械的反应方式之中;要么不念过去,不畏未来,专注当下,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获得自我革新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