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想必大家都听过这首《青花瓷》,并且深深为之着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下面,则是一些清晚期青花瓷鉴藏知识。
第一、咸丰。咸丰朝共11年,青花瓷器烧造数量极其有限,官窑的质量曾一度回转,但传世精品甚少。使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咸丰青花发色淡雅或鲜艳,民窑青花发色灰暗或灰黑色。咸丰青花瓷造型趋向笨拙,官窑青花的时代风格与道光朝相若。咸丰年款主要以“大清咸丰年制”六字楷书青花款为主。
第二、同治。同治朝共13年,青花瓷产量很少,但有少数历代相传的仿明代器物属于精品。采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同治青花发色清雅明艳。民窑大多发色蓝灰色,或黑淡和蓝黑色,但均显漂浮。同治末期开始用进口青料洋蓝,发色鲜亮,明艳泛紫,缺乏天然矿物青料的美感。同治年款多用 “大清同治年制” 六字楷书款或 “同治年制”四字楷书款。
第三、光绪。光绪共33年,青花瓷生产稍有复苏,呈现“回光返照”之状。使用浙料,可能也用珠明料。民窑则用洋蓝或石子青。光绪晚期,仿古器大量涌现,光绪仿康熙、乾隆等历代青花瓷的水平较高,使得青花瓷市场鱼龙混杂,令人不辨真假。光绪青花发色漂浮在釉中,而康熙、乾隆则在釉下;光绪仿永乐、宣德笔法,也用点拓法,但“铁斑”漂浮,比清早期仿品机械呆板。光绪年款是“大清光绪年制” 六字篆书款和六字楷书款并用。
第四、宣统。虽仅三年,但其官窑瓷精致规整,具有现代气息,间或生产少量仿清早期青花瓷。使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青花发色青翠明艳,民窑多用洋蓝。宣统青花瓷少数造型规整,大多胎体厚重,造型笨拙,主要有瓶、罐、炉、杯、碗和盘等。纹饰图案主要有龙、凤、八仙、八宝、八卦、云蝠、云鹤、团花、缠枝莲和“寿”字等。宣统年款主要有“大清宣统年制” 六字楷书青花款,或六字楷书抹红款。
尽管,在古玩字画拍卖中,青花瓷备受瞩目,但还应保持冷静,不要盲目入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