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二十年几年里,认识的不少人,和不少人成为过朋友,但一路走一路丢,到现在,可以随时敞开心扉说话的朋友,也只有那几个了。
老李是我提及最频繁的一位,也是所有朋友中交集最浓密的,从大学开始到现在,我们一直在一起生活着。
当然,她没有读我公众号的习惯,我想我怎么煽情,应该都没有关系的。
2021年1月1日那天,我发微信和她说:一年又过去了,这一年我们竟然还在一起,你是真的是陪伴过我最久的朋友。
她回:咦!骚骚的
紧接着又回了一句:我也是!
朋友分两种,一种是远远的,浅尝辄止即可;另一种是可以有亲密接触的,当然对于这层友情关系的要求更严苛一些,起初我也害怕,害怕因为失去距离而失去朋友,但没想到真的生活在一起后,我们的关系反而越来越好。
我们有惊人相似的价值观、消费观,饮食习惯、兴趣爱好,我们都爱去海边旅行、爱拍照记录生活,即便有不擅长的重任降临,两个人都能很好的配合着完成,比如做饭。
她不会做饭,但每次都会煮好饭米饭、清洗好蔬菜、饭后洗碗,对待每一份她可以做的事情都无比认真,煮饭时的水米比例、灶台的每个有油渍角落。
每次会开心的吃完我做的菜,不吝啬对我的各种夸奖:比我妈做的好吃;是不是偷偷去新东方学习了;你要是开餐饮店,海底捞都怕.......
她身体力行,日渐宽厚;
我也在鼓励中,厨艺突飞猛进。
不知道这是与生俱来的默契,还是长久的相处互相影响的结果,她真的是一个很满意的生活合伙人。
很多朋友笑我们说好像在谈恋爱,谁说不是呢,友情也是可以见到你心生欢喜,可以付诸真心实意,想成为你的“第一”,特别是女孩子之间的友情,有时候可能比爱情更自私一点。
老李说话不多,但我们总有话题可以聊,尽管我们际遇不同,成长的步调却基本一致,能够了解当下对方的心境和困惑,因为自己正经历或者同样经历过这样的困惑,或许这也是我们友情历久弥新的原因吧。
而身边却有更多朋友,却只能相伴一程。意姑娘,我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在异地求学时候,还保持着每周每月的聊天频率,后来,却因各种原因,可能是太忙,有点无从说起,结果圈子越来越不同,能聊起的也没有多少了。
记得有次正加班,意姑娘打来电话,唠叨她的男朋友不贴心,我忙着写推广方案也没有顾得上她的小心思,随意安慰了几句,就挂了电话,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敷衍吧。
如今,她只会偶尔和我说起公婆相处的事,每次面对她的郁闷,只能简单的宽慰几句,生活重心不一样,曾经以为会好一辈子的人,都还是会变的。
这几年,很害怕看到久未联系的朋友突然问起:“最近过的怎么样?”这类问题,如果曾经只是泛泛之交,答复还好也过得去,但若是曾经很好的朋友,这个问题就过去宏大了。
在分开以后,我们缺席了彼此生命中很多重要的时刻,也未能即使分享,如果回复“还好”、“可以”,觉得太过敷衍,对不起当初的友情,但若要认真回答,还真不知从哪里说起。
我很少更新朋友圈动态,只有当朋友打探我近况,想起的时候,才会更新一下,因为身边有老李这样的朋友,可以随时接得住我的喜怒哀乐所有情绪,当然也只有她才能理解我的很多奇怪行为。
有一次在网上看到琦殿的一段话,最难的朋友是什么样的,即使分别后经历各自人生,再重逢时,发现彼此还是熟悉的,这份熟悉感来自于我们都在成为更好的人,而且还是同一类人,成长就是默契。
有时候躺在床上,我们也聊未来的事情,毋庸置疑我们一定会分开的,再过几年,我们都会结婚、生孩子,这是逃不掉的命题。
我希望我们经历各自人生以后,还可以拥有像琦殿说的那样的友情,还可以一起去海边旅行,山间看日落.......
当然,这很难,如果没有变成那样的关系,我也感激,我曾经遇到这样了解我的人啊。
【在常德柳叶湖旁】
【在海边的夜晚】
【偷拍在看日落的老李】
网友评论